“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三维路径
◎2021年西京学院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项目编号:SGH21Y0287)
◎西京学院2021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YB2138)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教育重要讲话精神,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思政课中的专门性历史教育课程,是高校思政课中开展“四史”教育的主阵地。“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内在依据在于二者在价值意蕴、价值原则,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上的有机统一。因此,二者在理论维度、历史维度与实践维度的有机融合是“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三维路径。
2020年11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1]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凝聚着深厚的宝贵实践经验、积淀着深沉的伟大精神力量,是当代青年大学生以史为鉴、勇担使命、成长为时代新人的一门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以增强大学生的“两个了解”“四个选择”为宗旨,内在贯通的其实是百年党史这一主要内容。因而,将加强“四史”教育作为加强高校思政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纲要”课,不仅在内容上高度相融、在要求上内在统一,在目标上也高度一致。在“纲要”课的教学中有效融入“四史”教育的内容与成果,发挥思政课作为“四史”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提升思想性、理论性与政治性,是势所必然,更是铸魂育人的题中应有之义。
理论维度:“四史”教育与“纲要”课价值取向一致
(一)“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的价值意蕴
“纲要”课以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以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探索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恢弘历程,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而“四史”教育,将历史与现实结合、把历史与理论贯通,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历史观”视角,则是从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五百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自近代以来近乎两百年的中国人民斗争史、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一百年的领导人民奋斗史、七十余年的新中国治国理政史、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奋进史中去汲取历史经验和智慧。
“四史”教育的开展,正是为了拓展当代大学生运用历史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野,以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历史眼光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以指导实践,从而在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能够旗帜鲜明,不为所惑。这同“纲要”课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角度,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和人文素质教育,籍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可谓异曲同工。同时,将“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不仅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一项客观要求,而且是增强思政课有效性和亲和力的一个本质要求。
(二)“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的价值原则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以史为鉴才能开创未来。在高校“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政治性、理论性和现实性三大基本原则。政治性乃首要原则,通观“四史”教育,在大历史视野之下,或通过历史
◎西京学院2021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YB2138)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教育重要讲话精神,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思政课中的专门性历史教育课程,是高校思政课中开展“四史”教育的主阵地。“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内在依据在于二者在价值意蕴、价值原则,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上的有机统一。因此,二者在理论维度、历史维度与实践维度的有机融合是“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三维路径。
2020年11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1]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凝聚着深厚的宝贵实践经验、积淀着深沉的伟大精神力量,是当代青年大学生以史为鉴、勇担使命、成长为时代新人的一门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以增强大学生的“两个了解”“四个选择”为宗旨,内在贯通的其实是百年党史这一主要内容。因而,将加强“四史”教育作为加强高校思政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纲要”课,不仅在内容上高度相融、在要求上内在统一,在目标上也高度一致。在“纲要”课的教学中有效融入“四史”教育的内容与成果,发挥思政课作为“四史”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提升思想性、理论性与政治性,是势所必然,更是铸魂育人的题中应有之义。
理论维度:“四史”教育与“纲要”课价值取向一致
(一)“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的价值意蕴
“纲要”课以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以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探索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恢弘历程,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而“四史”教育,将历史与现实结合、把历史与理论贯通,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历史观”视角,则是从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五百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自近代以来近乎两百年的中国人民斗争史、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一百年的领导人民奋斗史、七十余年的新中国治国理政史、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奋进史中去汲取历史经验和智慧。
“四史”教育的开展,正是为了拓展当代大学生运用历史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野,以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历史眼光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以指导实践,从而在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能够旗帜鲜明,不为所惑。这同“纲要”课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角度,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和人文素质教育,籍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可谓异曲同工。同时,将“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不仅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一项客观要求,而且是增强思政课有效性和亲和力的一个本质要求。
(二)“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的价值原则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以史为鉴才能开创未来。在高校“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政治性、理论性和现实性三大基本原则。政治性乃首要原则,通观“四史”教育,在大历史视野之下,或通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