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不足地方高校的文献资源建设
书馆不可缺失的一块业务,但在有些馆新购纸质图书报刊验收入库上架,电子资源正常开通,业务流程即算完成,接下来读者用不用、用什么、怎么用等不再关注。只强调流程和程序的完成,不收集读者的使用反馈,以读者为本流于形式。信息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馆员研究读者阅读行为、了解读者文献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持,图书馆有足够的条件把优质的资源和服务提供给读者。作为信息服务机构,图书馆员当牢记服务育人的使命,在实际工作中力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宗旨。因为,馆藏资源质量再高、组织得再科学合理,知识没被传播或再创造,它就是死的知识,就没有生命力。实用性是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这是现代图书馆的职能决定的。现代图书馆的全部工作,最终是为文献信息交流服务的。图书馆收藏的文献,只有通过交流,在社会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实现它的价值。[3]
(二)文献资源建设队伍不够科学合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图书出版品种激增。据《中国出版年鉴》(2019)2019年10月统计,2018年我国各地使用《中国标准书号》出版图书部分合计就有518903种。[4]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又多为跨学科或综合性院校,专业种类齐全,学科跨度大,一些关键领域学科交叉融合渐成趋势,若高校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仅由一至两位采访馆员来承担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笔者粗略地估算了一下,2019年出版的图书中与笔者所在学校学科专业相关的图书大概有47万余种。具体到实际工作中,让一、两名采访馆员从如此之多的图书中挑选适合本馆入藏的图书,且不说工作量之繁重,单从馆藏建设的学科、专业要求来说也是不科学的。高质量的文献保障需要有包括一线学科专业教师、学科馆员、采访馆员在内的学科建设团队共同完成。
(三)馆藏资源与读者需求的匹配度不够
作为全校的信息中心,面对借阅率下滑问题,图书馆责无旁贷须反思自身馆藏结构、质量能否支撑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需求?作为教辅部门,图书馆是为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教学研究服务的,应当根据师生需求收录资源、提供服务。现行体制下,作为学术服务专业机构的图书馆出现了一些与自身职责不相称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部门、岗位设置和馆员服务意识、终身学习意愿、能力等不适应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需求,管理考核机制的激励效应发挥不够等,思想认识和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导致的结果是,全校的文献资源建设任务落在了一个部门、甚至采访馆员、部门主任等有限的几个人身上,没有一支科学合理的高素质队伍、没有一套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和顺畅有效的运行机制做保障,没有调研收集读者的文献需求,没有吸纳读者参与文献资源建设,没有听取读者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反馈意见,没有在读者和图书馆之间建立起信息通道,根据读者所需实施精准采购就成为空谈,馆藏资源使用效益不高也在所难免。
经费不足情况下如何搞好文献资源建设
教育经费不足现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是客观现实,尤其是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高校扩招、划转合并以来,经费需求与投入之间的矛盾在一些办学特色不明显、实力也不那么强的地方高校愈加突出,这种局面在未来的一段时期或将长期存在。所以作为地方高校在积极筹措资金的同时还必须树立过紧日子的意识,着眼长远、立足实际,精打细算,以主人翁的责任和能力切实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优化管理,提高文献购置经费的成本效益
读者是图书馆的主体,满足读者文献需求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读者文献保障度是衡量图书馆工作好坏的一把尺子。这就要求上至馆长、下至普通馆员的每一位图书馆人时刻把“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宗旨镌刻于心,在图书馆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工作安排、项目申报以及每一项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都努力做到“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把读者所急所盼所想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想方设法提高读者文献满意度。
1、制定切实可行的文献资源建设长期规划
文献资源建设规划是指导文献采购工作的蓝本。资源建设规划根据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文献需求,对一个阶段内全校文献资源建设发展目标、重点发展领域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与措施做出明确规定,为日常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遵循和依据。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规划的内容应该包括:①资源发展的环境、目标;②资源建设特色、资源选择的标准;③资源建设团队的职责;④资源采购方法、流程;⑤资源保存指南;⑥各学科的资源政策;⑦资源评价方法、资源建设深度指标等。[5]读者的教学、科研文献需求是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制定的基础,经费保障是规划得以落地实施的物质条件。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一代代图书馆人花费心血、日积月累逐渐建立、发展起来的,经费供需之间的矛盾是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常态。为此,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应结合经费的支持情况、读者受众面以及对所需资源的迫切程度做以采购次序的划分,以提高读者文献需求保障的精准性和经费的成本使用效益。
2、组建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源建设队伍
为全校师生提供信息资源保障的文献资源建设几乎涉及到学校各个学科、专业,对每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的教学参考、实践实训、素质教育以及专业研究所需的领域前沿文献资料,仅靠文献采访馆员确实很难供给到位。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科建设,高校图书馆应以读者、采访馆员、学科馆员三位一体组成学科资源建设团队开展资
(二)文献资源建设队伍不够科学合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图书出版品种激增。据《中国出版年鉴》(2019)2019年10月统计,2018年我国各地使用《中国标准书号》出版图书部分合计就有518903种。[4]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又多为跨学科或综合性院校,专业种类齐全,学科跨度大,一些关键领域学科交叉融合渐成趋势,若高校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仅由一至两位采访馆员来承担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笔者粗略地估算了一下,2019年出版的图书中与笔者所在学校学科专业相关的图书大概有47万余种。具体到实际工作中,让一、两名采访馆员从如此之多的图书中挑选适合本馆入藏的图书,且不说工作量之繁重,单从馆藏建设的学科、专业要求来说也是不科学的。高质量的文献保障需要有包括一线学科专业教师、学科馆员、采访馆员在内的学科建设团队共同完成。
(三)馆藏资源与读者需求的匹配度不够
作为全校的信息中心,面对借阅率下滑问题,图书馆责无旁贷须反思自身馆藏结构、质量能否支撑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需求?作为教辅部门,图书馆是为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教学研究服务的,应当根据师生需求收录资源、提供服务。现行体制下,作为学术服务专业机构的图书馆出现了一些与自身职责不相称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部门、岗位设置和馆员服务意识、终身学习意愿、能力等不适应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需求,管理考核机制的激励效应发挥不够等,思想认识和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导致的结果是,全校的文献资源建设任务落在了一个部门、甚至采访馆员、部门主任等有限的几个人身上,没有一支科学合理的高素质队伍、没有一套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和顺畅有效的运行机制做保障,没有调研收集读者的文献需求,没有吸纳读者参与文献资源建设,没有听取读者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反馈意见,没有在读者和图书馆之间建立起信息通道,根据读者所需实施精准采购就成为空谈,馆藏资源使用效益不高也在所难免。
经费不足情况下如何搞好文献资源建设
教育经费不足现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是客观现实,尤其是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高校扩招、划转合并以来,经费需求与投入之间的矛盾在一些办学特色不明显、实力也不那么强的地方高校愈加突出,这种局面在未来的一段时期或将长期存在。所以作为地方高校在积极筹措资金的同时还必须树立过紧日子的意识,着眼长远、立足实际,精打细算,以主人翁的责任和能力切实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优化管理,提高文献购置经费的成本效益
读者是图书馆的主体,满足读者文献需求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读者文献保障度是衡量图书馆工作好坏的一把尺子。这就要求上至馆长、下至普通馆员的每一位图书馆人时刻把“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宗旨镌刻于心,在图书馆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工作安排、项目申报以及每一项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都努力做到“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把读者所急所盼所想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想方设法提高读者文献满意度。
1、制定切实可行的文献资源建设长期规划
文献资源建设规划是指导文献采购工作的蓝本。资源建设规划根据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文献需求,对一个阶段内全校文献资源建设发展目标、重点发展领域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与措施做出明确规定,为日常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遵循和依据。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规划的内容应该包括:①资源发展的环境、目标;②资源建设特色、资源选择的标准;③资源建设团队的职责;④资源采购方法、流程;⑤资源保存指南;⑥各学科的资源政策;⑦资源评价方法、资源建设深度指标等。[5]读者的教学、科研文献需求是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制定的基础,经费保障是规划得以落地实施的物质条件。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一代代图书馆人花费心血、日积月累逐渐建立、发展起来的,经费供需之间的矛盾是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常态。为此,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应结合经费的支持情况、读者受众面以及对所需资源的迫切程度做以采购次序的划分,以提高读者文献需求保障的精准性和经费的成本使用效益。
2、组建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源建设队伍
为全校师生提供信息资源保障的文献资源建设几乎涉及到学校各个学科、专业,对每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的教学参考、实践实训、素质教育以及专业研究所需的领域前沿文献资料,仅靠文献采访馆员确实很难供给到位。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科建设,高校图书馆应以读者、采访馆员、学科馆员三位一体组成学科资源建设团队开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