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博物馆:还原一个真实的玄奘
域外佛经扎根中国的双重路径》。李利安一直认为,《心经》是与生命直接相关的一部经典。
2022年9月6日,正在香港大学交流访问的李利安教授通过微信语音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谈到玉华博物馆,他说:这个博物馆虽然小,文物也少,但它毕竟是在玄奘当年亲自待过的地方,也是他一生当中译经最多的地方,也是他圆寂的地方,当然也是他多次、至少恐怕有两次见皇帝的地方。
李利安说,玄奘在这里的译经不仅仅对他个人来讲是数量最大的,也是中国译经史上作为一个具体空间所出经典最多的地方。印度佛经翻译到中国来,汉文本的经中之王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在李利安看来,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应该还是文明交往,玄奘就代表着丝绸之路人类文明交往时期的第一面旗帜。所以,玄奘在玉华宫的这次译经,以及他生命最终在这里告别,应该说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陕西有这么多的博物馆,围绕着某一个具体的主题,甚至是一个人物而建立的博物馆,恐怕是不多的。由玄奘这个特别的人物,以及由这个人物所代表的一个具体的文化类型所建立的博物馆,一定是有个性的,在陕西文博领域值得给予重视和彰显。同时,从整个中国文化的现状来看,这个类型的文化也是比较缺少的,值得引起重视。”李利安说。
博物馆的力量
2017年,玉华博物馆开始利用公众号,向公众展示玄奘主题的博物馆的文化内涵。这些年,陆续推出的公众号原创内容也在还原真实的玄奘,以及玄奘在玉华的岁月。
2021年6月,《玉华宫遗址保护规划》经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王民很开心。“这是我们从事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指导性的一个法规。”他说,“玉华宫遗址和玉华博物馆后面要开展的工作,还很多很多。现在的重点任务是要把玉华宫遗址保护规划的落地,这就牵涉到玉华宫遗址全面的勘探工作。只有通过考古勘探,才能厘清唐玉华宫的历史文化内涵。”
来自韩国的游客站在肃成院遗址纪念玄奘的活动,让王民第一次真实地“看见”这种穿越时空的影响力。当年玄奘迢迢万里到印度朝圣的至诚至敬之心,也是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超越世俗的力量,可以摧毁一切魔障。
玄奘将自己的生命和佛法融为一体,他就成了一个佛陀教法的化身。他有无数个面相,让那些心灵求索者无论从哪个面相都可以看到他的生命之光智慧之光信仰之光,帮助人们重新燃起内在的精神之火。
在整个世界趋向物质主义的时代,这种精神性很不容易发现并且存守,但是还是能够从玉华博物馆真实感受到,并且从王民和这些年轻的馆员身上看见这种一脉相承的力量,以及穿越艰困的从容、智慧和隐忍。
玄奘的决心是不动摇的决心,这种决心是不可或缺的。它来自慈悲,来自菩提心,来自他迢迢万里取回的“真经”。我们往往忽视了佛法作用于玄奘的力量。它是一种无法征服的决心。
李利安看到这种决心,也看到了越来越物质主义的世界对于这种决心的匮乏。他认为玄奘是中华文化基本体系的主要建构者之一,是中华精神的主要代表。
作为人类文明交往互鉴最杰出的代表,玄奘具有全球性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李利安曾经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准确评估中国传统文化内在关系和发展现状,充分认识中国佛教文化潜力及其天然具有的国际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以佛教为载体、全面融摄和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战略构想,并以“玄奘学院”的形式承载这一构想,推动落实,为传承、创新、提升、推广中华文化开辟一条新的通道。
在玉华博物馆,公众通过馆藏文物和玄奘主题的陈列展示,收获的是与真实的历史人物、一千多年前西行取经的大唐高僧玄奘之间的一种真实的连接。这种连接超越了文学作品里面的玄奘,会在观众心里留下恒久的力量。疫情背景下,这种艰苦卓绝的力量一次次显现,鼓舞着心灵的追索者。
博物馆的精神力量,人类也是最近才意识到的。2022年5月18日,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确定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ThePowerofMuseums),并指出21世纪的博物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可以将世界变得更美好。
博物馆不再是“知识灌输器”,而是“心灵发电机”。它既是历史遗产的“投影机”,也是当代文化的“发生器”。既是保存者,也是讲述者。
王民欣喜地看到,无论多么普通的参观者,他们来到玉华博物馆,多少都能够和玄奘发生点精神上的碰撞和化学反应。这大概就是玉华博物馆的力量所在吧。
事实上,玄奘西行取经得法,才是自利利他,利益大唐,并且利益当下的真正的宝藏。而这个宝藏被玄奘完好封存,迢迢万里带回来,并且以译经的形式解密、封存,等待一代一代人的探索。
王民也好,李利安也好,看到这种绵绵不绝的力量源头,也看到它代代相传的力量。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职责范围内,还原伟大的玄奘精神,并且与之融为一体,享受这个还原,也享受这种无限的憧憬。
玄奘一生践行着佛陀的教诲。超越于世俗,也超越于宗教去看见玄奘,就像一个巨大的精神宝库,等待着世人去发掘。
伟大的还原还在继续……
(本文图片由铜川玉华博物馆(玄奘纪念馆)提供,特此致谢!)
2022年9月6日,正在香港大学交流访问的李利安教授通过微信语音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谈到玉华博物馆,他说:这个博物馆虽然小,文物也少,但它毕竟是在玄奘当年亲自待过的地方,也是他一生当中译经最多的地方,也是他圆寂的地方,当然也是他多次、至少恐怕有两次见皇帝的地方。
李利安说,玄奘在这里的译经不仅仅对他个人来讲是数量最大的,也是中国译经史上作为一个具体空间所出经典最多的地方。印度佛经翻译到中国来,汉文本的经中之王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在李利安看来,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应该还是文明交往,玄奘就代表着丝绸之路人类文明交往时期的第一面旗帜。所以,玄奘在玉华宫的这次译经,以及他生命最终在这里告别,应该说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陕西有这么多的博物馆,围绕着某一个具体的主题,甚至是一个人物而建立的博物馆,恐怕是不多的。由玄奘这个特别的人物,以及由这个人物所代表的一个具体的文化类型所建立的博物馆,一定是有个性的,在陕西文博领域值得给予重视和彰显。同时,从整个中国文化的现状来看,这个类型的文化也是比较缺少的,值得引起重视。”李利安说。
博物馆的力量
2017年,玉华博物馆开始利用公众号,向公众展示玄奘主题的博物馆的文化内涵。这些年,陆续推出的公众号原创内容也在还原真实的玄奘,以及玄奘在玉华的岁月。
2021年6月,《玉华宫遗址保护规划》经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王民很开心。“这是我们从事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指导性的一个法规。”他说,“玉华宫遗址和玉华博物馆后面要开展的工作,还很多很多。现在的重点任务是要把玉华宫遗址保护规划的落地,这就牵涉到玉华宫遗址全面的勘探工作。只有通过考古勘探,才能厘清唐玉华宫的历史文化内涵。”
来自韩国的游客站在肃成院遗址纪念玄奘的活动,让王民第一次真实地“看见”这种穿越时空的影响力。当年玄奘迢迢万里到印度朝圣的至诚至敬之心,也是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超越世俗的力量,可以摧毁一切魔障。
玄奘将自己的生命和佛法融为一体,他就成了一个佛陀教法的化身。他有无数个面相,让那些心灵求索者无论从哪个面相都可以看到他的生命之光智慧之光信仰之光,帮助人们重新燃起内在的精神之火。
在整个世界趋向物质主义的时代,这种精神性很不容易发现并且存守,但是还是能够从玉华博物馆真实感受到,并且从王民和这些年轻的馆员身上看见这种一脉相承的力量,以及穿越艰困的从容、智慧和隐忍。
玄奘的决心是不动摇的决心,这种决心是不可或缺的。它来自慈悲,来自菩提心,来自他迢迢万里取回的“真经”。我们往往忽视了佛法作用于玄奘的力量。它是一种无法征服的决心。
李利安看到这种决心,也看到了越来越物质主义的世界对于这种决心的匮乏。他认为玄奘是中华文化基本体系的主要建构者之一,是中华精神的主要代表。
作为人类文明交往互鉴最杰出的代表,玄奘具有全球性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李利安曾经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准确评估中国传统文化内在关系和发展现状,充分认识中国佛教文化潜力及其天然具有的国际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以佛教为载体、全面融摄和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战略构想,并以“玄奘学院”的形式承载这一构想,推动落实,为传承、创新、提升、推广中华文化开辟一条新的通道。
在玉华博物馆,公众通过馆藏文物和玄奘主题的陈列展示,收获的是与真实的历史人物、一千多年前西行取经的大唐高僧玄奘之间的一种真实的连接。这种连接超越了文学作品里面的玄奘,会在观众心里留下恒久的力量。疫情背景下,这种艰苦卓绝的力量一次次显现,鼓舞着心灵的追索者。
博物馆的精神力量,人类也是最近才意识到的。2022年5月18日,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确定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ThePowerofMuseums),并指出21世纪的博物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可以将世界变得更美好。
博物馆不再是“知识灌输器”,而是“心灵发电机”。它既是历史遗产的“投影机”,也是当代文化的“发生器”。既是保存者,也是讲述者。
王民欣喜地看到,无论多么普通的参观者,他们来到玉华博物馆,多少都能够和玄奘发生点精神上的碰撞和化学反应。这大概就是玉华博物馆的力量所在吧。
事实上,玄奘西行取经得法,才是自利利他,利益大唐,并且利益当下的真正的宝藏。而这个宝藏被玄奘完好封存,迢迢万里带回来,并且以译经的形式解密、封存,等待一代一代人的探索。
王民也好,李利安也好,看到这种绵绵不绝的力量源头,也看到它代代相传的力量。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职责范围内,还原伟大的玄奘精神,并且与之融为一体,享受这个还原,也享受这种无限的憧憬。
玄奘一生践行着佛陀的教诲。超越于世俗,也超越于宗教去看见玄奘,就像一个巨大的精神宝库,等待着世人去发掘。
伟大的还原还在继续……
(本文图片由铜川玉华博物馆(玄奘纪念馆)提供,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