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7版
新时代文化下乡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路径
    2022年陕西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化建设落后的地方,封建迷信活动一直占据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空间,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相背离。“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由于不同类型文化的价值观非常悬殊,即便是同一社区文化场中的成员之间也会发生激烈程度小、频率低的各种冲突,而不同文化的人处在一起,沟通上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困难,有时候甚至会完全无法沟通。因此,不同的文化遭遇到一起时,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4]但只要不是过于紧张或剧烈,“冲突作为一个过程,能够促进社会的协调和整合”,[5]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与融合。现阶段我国文化下乡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不足,各乡镇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曾讲到,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认为,文化指的是“某个人类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整套的生存式样”。换言之,“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括显型式样又包括隐型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6]因而各级部门乃至农民群众都应该重视文化建设,让文化成为人民生活的精神支撑。但目前,各级政府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有欠缺,导致部分地区文化下乡活动器具和设施不健全,缺少活动资金,而一些文化站文化队伍老化严重,农村人才外流,离土离乡现象严重,缺少新生力量。
  2、基层文化站落实不到位,一些文化部门流于形式
  在农民日常生活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乡村公共文化以农民为主体,强调农民的主观能动性,而“城市中心主义”的文化模式脱离了农民的活动,因而难以在农村扎根发芽,最终导致“文化下乡”流于形式。文化下乡原本是利民惠民的好事,但现阶段一些政府官员的文化服务意识仍然停留在以输血方式为主的“送文化下乡”上,而且在许多地区“送文化下乡”成了上级政府的规定性动作,一些基层政府部门采取“躲猫猫”式的行政服务治理方式,使得文化下乡难以落到实处,成为“文化盆景”。
  3、文化下乡缺乏创新性,不能适应各地区农民的需要,致使许多农民对文化下乡“不感冒”
  事实上,农民群众对于优秀文化艺术作品是很欢迎的,只是当下的文化下乡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群众的真正需要,或者说与群众的生活脱节,从而导致了公共文化资源的浪费。2014年11月30日的《人民日报》曾发表《文化下乡要对接群众》一文,认为“文化下乡是件利民惠民的好事,但在真正落实时,一些地方的效果却不太好。演员累得够呛,群众还不爱看,把文艺演出变成了‘文化盆景’”。[7]这就表明,文化下乡如果背离农民的需要,就会造成文化资源的浪费,进而可能会导致农民对政府文化政策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