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证”视域下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探究
受课程目标、培养目标以及毕业要求的指导与制约。
一是要完善课程内容。围绕“双证”导向,加强学生道德教育。依照学生身心以及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增设心理辅导章节,例如心理健康概述、常见心理辅导方法、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等。
二是要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体系的编排,应从四个维度进行: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师心理和教学心理。在每个维度下再设置具体的相关章节,为了保证章节设置的科学性、系统性,同时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应遵循“逐渐分化、整合协调”的原则,使学科知识形成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整体,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在课程内容体系的系统化、完善化的同时,也应根据前沿研究、时代要求,不断更新、完善相应课程内容。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保障内容体系完善、更新的同时,也要确保学生品行的培养,在课程内容中恰当地嵌入思政元素,进行思政化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丰富教学方式方法
围绕“双证”导向标准,以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为中心,丰富教学方法,以教促学。教学过程是教学内容在师生之间转化的过程,它既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传授过程,也是学生对知识建构、内化和理解的过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涉及教师、学生两个主体,教育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教学的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学生成长的速度与高度,而面对教育心理学课程容量大、内容抽象、学生缺乏积极性等不利现状,教学方法的丰富革新就十分必要。
围绕“双证”导向标准,教学方法的丰富革新应以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为中心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传统讲授法、夯实基础。讲授法适用于基本概念、原理原则等比较抽象的理论性内容。例如学习理论、心理发展理论、学习动机理论等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内化,就需要老师采用传统讲授法精讲细讲。
二是体验式教学法,进行体验、增进认知。体验式教学法是融合角色扮演、讨论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的综合教学方法。该教法强调学生的心理体验,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分为三步,即设置问题情境;角色扮演,体验感受,尝试问题解决策略并组织同学讨论;总结与感受分享。
三是试教法,提升学生师范素质。试教法适用于教育心理学中“影响因素、策略”等知识的教学,对于这些易于理解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随堂进行5-10分钟的微课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该教法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言语表述能力与实际教学能力。
四是案例教学法。运用所学知识点、利用典型案例,培养师范生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发展。该教法主要的步骤为:知识点→案例→学生讨论分析→教师点评。
五是组建学习共同体——探究、发现性学习。学习共同体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理念,一般是由6个左右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团体,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争鸣,最后形成共同的意义建构。该法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同时有助于学生学会思考、勇于探索。
3、注重发展性评教
围绕“双证”导向标准,以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为两翼,注重发展性评教,以评带教,以评促学。教学评价具有以评带教、以评促学的作用,对教育教学有重要影响。基于“双证”导向标准,灵活多样性的综合评教就十分必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教师自评与学生自评”来促进师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形成师生共进、教学相长的良好教学生态。评教中既要关注结果,又要注重过程。针对教育心理学的教学评价过度关注结果性评价而忽视发展性评价;评价指标单一;重知识的考察而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评价等问题,教学评价应从两个主要方面加以完善:提高学生课堂表现、平时成绩比例,突出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改变一卷定分的评价方式,兼顾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增加主观题、案例分析题考核比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学生能力的发展与培养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育者,他们能力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未来职业适应和教育专业化水平。学生能力的培养、发展贯穿于整个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始终,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有直接关系。故此,要重视发展性、过程性评价,加大平时考核力度,注重实践,努力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路海东,李力红.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意向的调查分析报告[J].高等师范教育研,1999(04):14-18.
[2]张积家,王慧萍.学以致用是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J].心理学报,1993(01):102-108.
[3]贺智慧.信息时代的教育心理学改革刍议[J].教师,2011,(05):37-38.
[4]曹海丽,王天雪,余桦,杜巍,冯建国.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J].高教研究,世纪桥,2015(05):57-58.
作者简介
郭春涵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心理发展
一是要完善课程内容。围绕“双证”导向,加强学生道德教育。依照学生身心以及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增设心理辅导章节,例如心理健康概述、常见心理辅导方法、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等。
二是要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体系的编排,应从四个维度进行: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师心理和教学心理。在每个维度下再设置具体的相关章节,为了保证章节设置的科学性、系统性,同时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应遵循“逐渐分化、整合协调”的原则,使学科知识形成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整体,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在课程内容体系的系统化、完善化的同时,也应根据前沿研究、时代要求,不断更新、完善相应课程内容。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保障内容体系完善、更新的同时,也要确保学生品行的培养,在课程内容中恰当地嵌入思政元素,进行思政化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丰富教学方式方法
围绕“双证”导向标准,以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为中心,丰富教学方法,以教促学。教学过程是教学内容在师生之间转化的过程,它既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传授过程,也是学生对知识建构、内化和理解的过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涉及教师、学生两个主体,教育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教学的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学生成长的速度与高度,而面对教育心理学课程容量大、内容抽象、学生缺乏积极性等不利现状,教学方法的丰富革新就十分必要。
围绕“双证”导向标准,教学方法的丰富革新应以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为中心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传统讲授法、夯实基础。讲授法适用于基本概念、原理原则等比较抽象的理论性内容。例如学习理论、心理发展理论、学习动机理论等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内化,就需要老师采用传统讲授法精讲细讲。
二是体验式教学法,进行体验、增进认知。体验式教学法是融合角色扮演、讨论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的综合教学方法。该教法强调学生的心理体验,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分为三步,即设置问题情境;角色扮演,体验感受,尝试问题解决策略并组织同学讨论;总结与感受分享。
三是试教法,提升学生师范素质。试教法适用于教育心理学中“影响因素、策略”等知识的教学,对于这些易于理解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随堂进行5-10分钟的微课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该教法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言语表述能力与实际教学能力。
四是案例教学法。运用所学知识点、利用典型案例,培养师范生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发展。该教法主要的步骤为:知识点→案例→学生讨论分析→教师点评。
五是组建学习共同体——探究、发现性学习。学习共同体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理念,一般是由6个左右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团体,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争鸣,最后形成共同的意义建构。该法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同时有助于学生学会思考、勇于探索。
3、注重发展性评教
围绕“双证”导向标准,以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为两翼,注重发展性评教,以评带教,以评促学。教学评价具有以评带教、以评促学的作用,对教育教学有重要影响。基于“双证”导向标准,灵活多样性的综合评教就十分必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教师自评与学生自评”来促进师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形成师生共进、教学相长的良好教学生态。评教中既要关注结果,又要注重过程。针对教育心理学的教学评价过度关注结果性评价而忽视发展性评价;评价指标单一;重知识的考察而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评价等问题,教学评价应从两个主要方面加以完善:提高学生课堂表现、平时成绩比例,突出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改变一卷定分的评价方式,兼顾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增加主观题、案例分析题考核比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学生能力的发展与培养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育者,他们能力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未来职业适应和教育专业化水平。学生能力的培养、发展贯穿于整个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始终,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有直接关系。故此,要重视发展性、过程性评价,加大平时考核力度,注重实践,努力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路海东,李力红.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意向的调查分析报告[J].高等师范教育研,1999(04):14-18.
[2]张积家,王慧萍.学以致用是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J].心理学报,1993(01):102-108.
[3]贺智慧.信息时代的教育心理学改革刍议[J].教师,2011,(05):37-38.
[4]曹海丽,王天雪,余桦,杜巍,冯建国.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J].高教研究,世纪桥,2015(05):57-58.
作者简介
郭春涵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