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5版
试论金融与科技协同集聚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孙 婷 孙 欢
◎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西安高新区金融与科技协同集聚的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项目编号:2020Z092)
  随着新时代技术变革与全球竞争加剧,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国家高新区作为创新资源集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特殊经济区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由于科技创新活动的“高投入、高风险”特征与金融系统功能具有极强的耦合关系,以国家高新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协同集聚的动力机制,及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和相关对策,对进一步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具有积极意义。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国家高新区)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建设三十多年来,国家高新区凭借着资金、技术、人才、政策优势,大力集聚创新创业资源,提升创新发展动能,已经发展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科技集聚和区域创新高地。据统计,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36.4%的高新技术企业,近3000家瞪羚企业和超过30%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19年,169家国家高新区创造的园区生产总值相当于我国GDP总额的12.3%,园区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国企业的48.8%(数据来源: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1]然而,科技创新并不单纯隶属于生产力和自然科学范畴,它还与生产关系、社会科学体系密切相关,尤其是其具备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特征,与金融系统功能具有极强的耦合关系。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作为首批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一方面,区内聚集了西安市70%以上的高端创新资源和重大科技成果;另一方面,区内聚集的全国性金融机构总部数量达到陕西省的60%以上,新增中小企业贷款占西安市总额的80%以上(数据来源:陕西日报)。2020年前三季度,其GDP增速排名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一,占西安市总量超过25%(数据来源:西安市人民政府官网)。可以说西安高新区这些年所取得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区内金融与科技资源的协同集聚,这在全国范围内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典型。
  历经了过去一个长时期的高速发展阶段,国家高新区建设正面临来自国内外新的挑战:第一,随着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高新区发展同样存在着传统需求空间饱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大、新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第二,全球竞争形势日益严峻,新的全球经济关系面临重塑,中国经济技术发展将遭遇来自竞争对手更强的遏制(王胜光等,2018)。[2]面对当前的国内国际环境和经济技术条件,《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明确提出,进一步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发挥好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意见》提出几点举措,其中第一条就是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因此,国家高新区要进一步实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必须继续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加大力度整合区内优质资源,加强高端产业协同集聚。如何优化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的协同集聚,充分发挥其协同优势及合力效应,并且基于此进一步探寻科技产业与金融资本的“互乘放大”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家高新区金融与科技协同集聚的动力机制
  (一)金融集聚与科技集聚的相互作用机制
  金融系统与科技系统之间并非由金融驱动科技的单向关系,而是彼此互为因果、相互依赖的循环累积关系。一方面,科技创新活动具有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特征,金融系统能够为其提供强大资金支撑和风险管理机制;另一方面,金融系统属于虚拟经济范畴,而科技创新作为实体经济的驱动点,能够为其提供充足的承载空间和技术储备,特别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促使金融科技成为全球金融业创新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金融集聚对科技集聚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金融集聚会形成规模效应,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充裕的资本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