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2版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与多子女家庭养老观念及养老风险意识比较研究
于长永(2009)则认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扩大的重要原因是独生子女居住方式的分居化,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和少子老龄化等。在风险方面,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着经济保障风险和更为突出的非经济风险保障。[7]潘金洪、姜继红(2007)认为,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陷,不管哪位家庭成员发生意外都会对家庭产生无法挽回的伤害。独生子女家庭的成员构架由于其天然的脆弱性、极易发生风险的缺陷性,使得家庭养老风险直线上升。[8]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独生子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独生子女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性,且早期的研究结论以负面为主。美国心理学家博汉侬(1986)对三百多名独生子女儿童的心理成长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独生子女缺乏社会协作性,容易嫉妒。[9]“青少年心理学之父”霍尔认为,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德国小儿科医生内特尔(2001)借助多年临床实践的经验,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本关于独生子女的著作《独生子女及其教育》,认为独生子女是一群在心理方面经常出现问题的群体,并对他们具有特异之处的原因做出了分析。[10]
  综上所述,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与多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存在着很大差别,现有文献针对此也进行了理论和制度方面的创新,本文基于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陕西省独生子女家庭与多子女家庭的养老意愿、养老风险意识,提出完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政策的积极思考。
  关于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女家庭的相关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将所关注的家庭基本情况及养老问题设计成问卷,广泛发放,并将回收结果录入SPSS,剔除无效问卷后,选取93份数据作为样本,对采集到的陕西省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女家庭受访者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以便更加具体和客观地分析两种家庭在养老观念、养老意愿和养老风险意识等方面是否具有差异。
  (一)受访者基本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本次受访者性别分布较为均衡,女性略多于男性受访者。受访对象年龄在30—50岁之间。独生子女家庭比重约为40%,多子女家庭的比重约为60%。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受访者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占比都在30%左右,说明本次受访人群受教育程度并不高,能反映一部分教育水平低下人群的养老观念和养老需求。户籍方面,农村户口占比达67%,城市户口占比33%,调研对象中农村家庭居多,个人年收入的平均值约6万。政治面貌方面,非党员居多,党员占比很小。受访者中,已婚人士占绝大多数,而自评健康状况方面,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自评为健康,近四成的受访者选择了一般,这可能是因为本文的调研对象多为30-50岁的青壮年,身体状况良好,也影响其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方面,六成以上的受访者为一般,排名第二的为中下,由此可以看出,本次调研中,大多数受访者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不甚满意。
  (二)养老观念及养老风险意识比较分析
  1、关于经济状况和情感需求方面
  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养老生活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四成的家庭对于步入老年生活后的经济状况表示担忧,三成的家庭对于身患重病表示担忧。两者比较而言,独生子女家庭对于情感慰藉方面的担忧高于多子女家庭。在“最期望子女的支持”的选择中,“情感关怀”成为受访者第一位的选择,排在第二位的是“生活照顾”,“经济资助”的占比仅为12.9%,证明当前家庭最重视的养老支持是子女的陪伴,即精神慰藉,而不再是经济支持。两者比较而言,独生子女家庭在“经常探视”的选择比例高于多子女家庭,说明独生子女家庭的受访者更需要来自子女的精神支持,子女“常回家看看”成为重要诉求。[11]
  2、关于养老的责任主体认定方面
  随着社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近五成的受访者认为养老责任应该由政府、子女和老人均摊,而不是单一地依赖政府或“养儿防老”。分类别来看,近六成的独生子女家庭选择了“政府/子女/老人责任均摊”,而多子女家庭选择该选项的占比不到四成;约20%的独生子女家庭认为,养老的责任主体在于政府,高出多子女家庭10%,说明独生子女家庭对于政府养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但仅有7.7%的独生子女家庭受访者选择了“主要由子女负责”这一选项,比例比多子女家庭低了约30%,证明独生子女家庭的受访者对于子女的养老期待更低,更为“独立”。
  3、关于养老方式的观念
  四成的受访者希望将来在家养老,两种类型家庭的受访者选择该选项的占比在40%左右,说明我国“家文化”的传统观念影响深远。但比较而言,23.1%的独生子女家庭受访者选择了机构养老,仅7.4%的多子女家庭受访者选择了机构养老,证明独生子女家庭的受访者对于机构养老的宽容性更强,他们更乐于接受老年生活在机构中度过,从而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
  4、关于晚年生活照料模式的选择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都选择了老年后依靠配偶进行日常生活照料。其次才是子女,保姆或小时工。分类型比较而言,独生子女家庭的受访者对于子女照料日常生活这一选项的选择比例约为25%,低于多子女家庭约10%,而选择保姆或小时工的比例为10%,高于多子女家庭。这说明了独生子女家庭的受访者对于子女照料的期望值较低,更为“独立”,希望与配偶互帮互助,共度晚年,表现出较强的自我养老意识,养老观念由依赖养老向独立养老转变。对于保姆或小时工照料的接受度更高,通过向社会寻找替代性的养老资源来减轻子女负担,不为子女增添麻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