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3版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与多子女家庭养老观念及养老风险意识比较研究
外,独生子女家庭受访者选择希望孙子孙女或外孙子外孙女照料日常生活的比例高于多子女家庭的受访者,可能是因为,子女数量少,老人对于孙辈的倾注越多,对于代际沟通的需求更强烈。
  5、关于养老风险意识
  由于本次调研的受访者年龄集中于40-50岁,处于中壮年阶段。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相比,此次大部分受访者对于养老问题的关心程度偏低。但通过比较,仍能发现独生子女家庭的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心各种照顾和护理类型的信息,更加清楚自己将来想要什么类型的照顾和护理。可见由于子女数量不同,受访者的养老风险意识也不同,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意识更为强烈。 
  结论与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制定改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困境的身心关怀措施和社会支持政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设立独生子女父母关爱基金,缓解其经济保障压力[12]
  独生子女家庭的自我养老能力不足,经济压力大。此类家庭的养老经济基础来自年轻时的积累、退休金或养老金,由于此类家庭只有一个子女,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住房成本、子女抚养成本及教育成本的不断增加,步入晚年后,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经济压力极大。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对父母的经济供养能力有限,此类家庭强调自我养老和配偶相互养老,极有可能以降低生活质量、节约开支来减轻子女负担,造成晚年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因此,应根据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实际困难,实时完善调整奖励政策,提升奖励金额,设立专项关爱基金,以此来加大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经济支持。
  (二)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导向和制度保障作用
  独生子女家庭对于子女养老的期待度较低,而对于政府养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及期待。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完善,养老保险仍处于改革探索阶段,尤其养老金水平参差不齐、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差距较大,独生子女父母对于社会养老保险的满意度较低。
  从政府层面,需给予独生子女家庭足够的重视,基于独生子女家庭的现实情况,鼓励各地建立健康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因地制宜,完善对养老服务的管理体制和拓宽养老资金筹措渠道,同时进行医疗保障方面的资本投资。[13]
  (三)加大家庭养老的政策支持力度,缓解独生子女压力
  家庭养老依旧是我国最主流的养老方式,但由于独生子女对父母的支持力度有限,家庭养老存在极大的风险和不稳定性,因此政府探索家庭养老支持政策的适宜形式,制定配套的相关制度,完善家庭养老的配套服务,有利于满足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亲情感、安全感和归属感,促进居家养老有序发展。2017年,福建省、广西省、四川省、湖北省、河南省均出台了“独生子女照料假”政策,相关部门可以以类似政策的出台为契机,探索家庭养老支持政策的适宜形式,并在将来将各地区的成果实施经验上升至国家层面的政策,使这项政策真正起到惠民作用。[14]
  (四)扩大机构养老服务的供给量与覆盖面,提升其养老服务质量
  较之多子女家庭而言,独生子女家庭对于机构养老的需求性较高,但目前社会养老机构大多由国家承办,大多数机构仍以社会救助为主,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并不能被满足。此外,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占老年人口比例过低,老年服务缺口大,管理缺乏相互协调,浪费原本有限的服务资源;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当前老年人日渐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因此,要真正发挥社会资本在机构养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鼓励民间资本的介入,同时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支持力度,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供给量;要提高现有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供差异化的综合养老服务,满足多元化的老年人养老需求。
  (五)开展养老健康促进运动,鼓励自我养老模式
  本研究中有74.4%的独生子女家庭受访者选择非子女为未来日常照料者,希望配偶、保姆或小时工等来照顾自己,可见自我养老意愿更强。
  建议政府鼓励举办相关健康促进运动,发挥此类家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养老意识,促进其养老照护准备行动。经济上,为自己的养老准备资金,参加合适的商业保险和养老保险,以缓解晚年的经济压力,未雨绸缪,将“依赖养老”逐渐变为“独立养老”;[15]精神慰藉上,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应提前做好独立生活的准备,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鼓励独生子女父母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丰富老年生活,将注意力放在自身价值的实现上,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16]生活照料上,通过咨询专业人员,了解多种可供选择的照护方式,比较各类养老方式如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照护方式,从而应对老年的养老风险。
  参考文献
  [1]徐俊,风笑天.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责任与风险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2(05):2,10.
  [2]邵希言,赵仲杰.北京城区首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及规避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05):513-517.
  [3]徐小平.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J].重庆社会科学,2010(01):54-58.
  [4]田北海,雷华,钟涨宝.生活境遇与养老意愿——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偏好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02):74-85.
  [5]伍海霞.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亲子代际经济流动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8(05):24-32.
  [6]穆光宗.独生子女家庭非经济养老风险及其保障[J].浙江学刊,2007(03):10-16.
  [7]于长永,乐章.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及其规避[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9(02):73-77.
  [8]潘金洪,姜继红.江苏省独生子女数量测算及其风险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2007,(01):103,108.
  [9]博汉侬.家庭中的独生子女[M].科学出版社,1986.
  [10]内特尔.独生子女及其教育[M].人口出版社,2001.
  [11]陶涛,刘雯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9(04):72-83.
  [12]邓彤博.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养老居住安排的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13]王怡.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20(32):34-35.
  [14]黎秋菊.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养老准备及其对养老压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8.
  [15]风笑天.从“依赖养老”到“独立养老”——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观念的重要转变[J].河北学刊,2006(03):83-7.
  [16]徐翰卿.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困境与对策分析[J].魅力中国,2020(43):388-389.
  作者简介
  贾 鑫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与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