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2版
后疫情时代博物馆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方向探究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妞”文创产品取得了较好成绩

  等问题,这也是当前大多数博物馆都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整合现有藏品资源,对馆内藏品进行数字化复制,是博物馆亟需开展和推进的重要工作,此外,通过充分发挥网络空间作用,海量存储、立体展示、快速传播藏品及文化内容更是解决现实物理空间不足的有效途径。
  由于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文物藏品对保存环境有着不同要求,这给博物馆展览陈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于许多传统博物馆而言,展出的藏品大多是珍贵的历史文物,随着时间的流逝,陈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文物正在经历着不可逆转的自然氧化和侵蚀,还有些在出土时就已残缺。这些种种遗憾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复原,让它们获得“新生”和“永生”,以一种更持久,更完整的形态呈现在大众面前。因此,将馆藏文物通过数字化复制和展示,在实现对文物本体保护的同时,更缓解了当前博物馆在陈列环境、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压力,是兼及文物保护、修复、研究、利用等多方面价值的重要举措。
  3、展览形式的丰富
  在大多数传统博物馆展览过程中,展品会以最完美的角度,在精心设计的灯光照射下,出现在游客面前,游客只能隔着透明展柜,按照工作人员指引好的角度观赏品鉴。藏品的数字化为创新展览形式提供了更多可能,博物馆通过AR技术、全息影像等手段,使数字化藏品完整地展现在游客面前,方便游客从各个角度进行观赏,这不仅能够成倍增加游客获取的信息量,更能使游客与藏品间的交互性显著增强,甚至数字化藏品通过动态化展示手段,配合声光电辅助,呈现出更加生动的效果。 
  科技融入下文博创意产品走向多元
  展示藏品无疑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之一,但通过藏品传达、传递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则是博物馆更为重要的职责和目的,最终实现提升大众文化素养、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使命。要实现这些,通过博物馆主题展厅布置,展品陈列、介绍、导览、讲解等手段,仅能在有限的范围和程度上向实现的目标靠近,这里之所以说“靠近”而非“达成”,是由于文化内涵的传递是需要将文物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理念真正“渗透”到参观者的思想,而提升大众文化素养、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则更是一个漫长且需要更大耐心的过程,这两个目标肯定无法通过一次展览参观轻易实现。
  从游客角度看,单凭一次简单的游览经历,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对博物馆文化内容的全部需求,在完成参观游览后,他们总想将所喜爱的某些艺术文化品以一个具象化、物件化的形式带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时,作为藏品文化内容的缩影和延展,文化创意产品应运而生,它正好填补了游客的这一需求空缺。
  从博物馆角度看,几乎所有的博物馆都在游客参观后、离馆前的必经之处设置了文创产品、纪念品的售卖点,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巩固展品在参观者心中的记忆点,加深参观者对文物内容及其文化内涵的认知。
  因此,文创产品的趣味性、内涵性、实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国内,故宫博物院最先成功实现了文创产品传播文化内涵的特质,虽然还有很多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除展示其文化属性外,也兼具一定实用性,但整体看,大多数文创产品无论是在创新性、设计感、艺术美感方面,或是在实用价值方面等,与大众期望值仍有很大距离。反观台北故宫博物院,其推出的如“朕知道了”胶带、坠马髻颈枕、“小乾隆”盖杯等系列文创产品,除兼具工艺性、设计感和实用性外,其“古为今用”“传统新造”的独特创意,将人们以往需要怀揣肃穆敬仰的心态,将人们远观而不可亵玩的传统文化惯性,以一种更加轻松有趣的方式驻留在用户身边。同时,通过博物馆的实体运营和互联网的虚体传播手段,通过网络宣传、网店售卖方式,用户即便没有亲临博物馆,也十分期望对其文创产品进行收藏,这无形之中扩大了博物馆的宣传广度,更对文化内容的传播力度大有增益。
  在这一点上,陕西历史博物馆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其以“智慧文旅”为导向,开发设计了诸多兼具美感、设计感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通过大力打造精品文物IP,塑造了“唐美丽”“汉英俊”“唐妞”等生动有趣,既体现汉唐风采,又兼具文化内涵的IP形象,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社交网络、移动技术、物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激活文物IP,持续塑造陕博文化品牌,这些做法给线上用户、线下游客都带来了新鲜体验,在提高用户关注度和记忆点的同时,更增强了博物馆自身文化品牌的感染力和魅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现有的IP中,“唐妞”IP的内容,及其形象制作的文创产品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并以此进行IP广泛授权,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陕西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