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长效补偿机制研究
夕阳照耀下的汉中市汉江湿地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战略性工程。本文以陕南三市水源地生态保护为研究对象,认为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补偿资金规模总体偏小、补偿主体不到位、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激励效用不足。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有序参与、市场有效调节的水源地市场化与多元化长效补偿机制,是陕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建设持续推进的可靠保障。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要求陕西“特别是要履行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责任,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要保障陕西水源地生态建设的长期性、主动性、积极性,需要强化水源地生态建设的制度供给,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水源地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同步推进,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生态补偿机制是陕西清水永续北上的可靠保障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涉及陕西商洛、汉中、安康的28个县区以及西安市周至县、宝鸡市太白县和凤县3个县区,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县区总数的63%以上,其中陕南三市是水源保护的主战场。陕西水源地总面积6.27万平方公里,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面积的66%;陕西水源地的汉江、丹江年均入库水量为284.7亿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408.5亿立方米的近70%;陕西水源地人口数,占水源区人口总数的65%以上。陕西水源地的县区数量、面积、入库水量、人口总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中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其生态环保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决定作用。
陕西水源地曾为我国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山大沟深,自然生态脆弱,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工业企业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问题突出,农村面源污染严重。该区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滞后,地方财力薄弱,富民增收任务艰巨。陕西水源地中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占陕西省面积的34.21%,2019年汉中、安康、商洛三市生产总值占全省13.83%,人口占全省23.18%,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4.27%。当前,生态环保成为陕南发展的首要目标,产业环保门槛的提升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环保投入增加了地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战略性工程。本文以陕南三市水源地生态保护为研究对象,认为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补偿资金规模总体偏小、补偿主体不到位、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激励效用不足。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有序参与、市场有效调节的水源地市场化与多元化长效补偿机制,是陕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建设持续推进的可靠保障。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要求陕西“特别是要履行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责任,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要保障陕西水源地生态建设的长期性、主动性、积极性,需要强化水源地生态建设的制度供给,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水源地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同步推进,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生态补偿机制是陕西清水永续北上的可靠保障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涉及陕西商洛、汉中、安康的28个县区以及西安市周至县、宝鸡市太白县和凤县3个县区,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县区总数的63%以上,其中陕南三市是水源保护的主战场。陕西水源地总面积6.27万平方公里,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面积的66%;陕西水源地的汉江、丹江年均入库水量为284.7亿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408.5亿立方米的近70%;陕西水源地人口数,占水源区人口总数的65%以上。陕西水源地的县区数量、面积、入库水量、人口总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中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其生态环保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决定作用。
陕西水源地曾为我国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山大沟深,自然生态脆弱,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工业企业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问题突出,农村面源污染严重。该区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滞后,地方财力薄弱,富民增收任务艰巨。陕西水源地中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占陕西省面积的34.21%,2019年汉中、安康、商洛三市生产总值占全省13.83%,人口占全省23.18%,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4.27%。当前,生态环保成为陕南发展的首要目标,产业环保门槛的提升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环保投入增加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