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2版
居住格局变化下的多民族嵌入研究
  二是生活习惯变化产生的不适应性。在平房时形成的生活习惯并不适应社区楼房。尤其平房小院的消失带来的不便利性从而产生的行为,如在社区草坪洗地毯、地下室堆放杂物等,在社区内都被视为不文明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各民族之间的不理解甚至导致了矛盾冲突。
  6、家族势力对居住格局的影响
  石河子镇在居住格局方面,家族式的聚居居住也是一种主要形式。家族式的聚居对石河子镇的民族交往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在石河子镇特别是在个别行政村,存在家族势力和阿訇阶层这种非正式权力。虽然如今在石河子镇阿訇对穆斯林的作用正在逐渐淡化,但是这种非正式权力对村里事务影响依然较大。
  一是居住地的优先选择权被家族势力影响。家族势力较大的占据村中交通便利或临街位置居住,并以家族年长者居住地向周围扩散。
  二是家族势力影响外来人口居住地。村外来人口居住选择上因为历史时间关系,无地可选,只能远离村中心。同时在有临近街道并能产生商业行为的村落,家族势力依然影响着外来人口居住地的选择权。同时,家族势力常常影响到村委会成员的选举。时常会引起各民族和家庭的不满情绪和心理失衡,对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十分不利。
  优化居住格局,促进民族交往
  1、加强行政管控能力,优化居住格局
  相互嵌入式的居住格局不仅能够增加不同民族间相互了解的时间条件,同时也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嵌入式居住格局缩短了空间距离,能够拉近各民族之间的心理距离。垂直性的住房结构对民族交往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从空间距离上讲更具有空间条件。
  一是有序推进平面居住格局向垂直性住房格局转变。石河子市作为兵团城市,土地面积局限性十分明显,垂直性居住格局的发展趋势依然不会改变。但应本着有序、有度和持续的方式推进居住格局转变。优先对离市区较近的村落进行居住格局改造,将人口向市区进行引导。对远离市区的村落进行有序推进,建立集中征迁户居住区,对在市区购房者进行多项补贴,进一步提高各民族相互嵌入格局的深度。
  二是提高行政倡议有效性,优化居住格局。石河子市和石河子镇缺乏调整居住格局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法规是最有效力的调整居住格局的参照。国外不少国家对本国不同民族、种族在一定区域内的居住比例都是有明文规定的。虽然学术界已将此问题提出,并开展了理论与经验研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例如在政府主导开发的保障性住房中,注重不同民族居民比例的协调安排。对房地产开发商在商品房的开发、销售中,同样有类似的刚性规定等等。但在实际操作中政策制定存在敏感性、政策执行存在困境等诸多因素,所以在杜绝“民族楼栋”和“民族单元”问题上一直处于倡议和引导阶段。不可否认,倡议和引导远没有政府通过行政与法律的手段进行干预与调整的力度大、效果好,但应充分考虑倡议的有效性,达到优化调整居住格局和民族比例,从而杜绝“民族单元”的出现,更好地实现各民族之间嵌入式居住格局的形成。
  2、努力打破历史格局,优化交往渠道
  由于城市发展、城区规划、道路改建等因素,石河子镇仍有部分远离市区的行政村未展开上述工作。这些行政村居住的少数民族居民较难与其他民族开展广泛的社会交往。因此,如何疏导、安置这些居民,打破历史居住痕迹,改变他们目前居住隔离程度较高的现状,应成为当前重点考虑的问题。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选址重建,优化空间布局。旨在打破家族式聚居和宗教世俗化聚居居住结构。合理化分配清真寺布局,既满足群众正常宗教需求,又不过多过度。
  二是原址重建,引导人口向城市流动。对无法进行集中管理的行政村,首先考虑将非劳动力人口向城市聚居;其次规范宅基地面积,腾出必要空间,修建公共文化设施,为各民族交往创造必要空间。
  3、明细公开房屋布局,优化管理方式
  统计各族的人口数据、分析各民族居住分布和格局,是梳理民族关系,发现矛盾隐患的重要依据。但是,在此次调研中发现,石河子镇下辖的9个行政村对本村的人口数据与居住格局的掌握与分析意识都有所欠缺,甚至缺失相关数据。
  一是提高基础组织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人懂、有人抓,提前预防化解风险隐患。大力提升基层干部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水平,打牢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础,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二是梳理历史数据,强化网格化管理。首先,要做好人口管理工作,建立人口管理数据库,对村人口变化进行实时管控。其次,要梳理历史数据,对人户分离情况和近年来人口流出情况建立档案资料。最后,要明细化村级行政区划图和房屋布局图,着重化解解决土地和宅基地引起的村民之间矛盾,规范经济行为和私搭乱建行为。
  4、开展文化阵地建设,优化文化嵌入
  一是转变管理模式。石河子镇部分行政村已经实现了社区化管理,“村改居”的过程中管理模式没有发生转变,旧式的管理方式依然存在。在社区化管理下,公共空间更多,公共服务平台搭建水平需要提高,尤其在引领建设各民族团结的文化阵地建设方面,要有新作为和新突破。
  二是提高文化供给水平。群众自发的文体活动广场文化较为浓厚,但是社区指导下的文化供给依然不足。开办民族书社、组织民族合唱团和组建民族团结大舞台等旧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