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2版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审析、透视及治理
历着解构、重构,网络青年亚文化则以戏谑、新颖、创意等颇具风格化和符号化的形态风行于网络舆论场域,这种由青年群体自主编制再创的语言代码,具象彰显着青年群体区隔于成人世界的话语范式和存在方式,含有一定的异化表象和反叛表征。独具特色的符号系统的建构,进一步强化了青年群体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价值认同,促使网络青年亚文化在短时间内便能产生迅疾而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而形成了一幕幕极具风格的亚文化景观。
  3、抵抗性和兼容性
  一直以来,亚文化对于主流文化的权威抵抗都是伯明翰亚文化研究体系的研究重点,霍尔便指出,青少年亚文化形成特别的风格,其目的就是为了“抵抗社会”,这种抵抗有可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潮流。[3]赫伯迪格也曾指出,青年亚文化的发展不是代际间的矛盾,而是对支配阶级和霸权的一种抵抗。[4]可以说,不论何种亚文化形态,抵抗性一直是其所特有的风格标识,表现为“仪式性”和“符号性”抵抗,大多产生于亚文化的诞生初期和兴盛期。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青年群体的话语地位和权利,在网络青年亚文化领域,青年群体对于主流权威不再盲目追随,与此相反,他们敢于通过微博、知乎等社交媒介平台提出质疑,传统话语体系被一点点拆解,丧文化、佛系文化、动漫文化等文化实践持续获得青年群体的热衷追随,而这些文化所倡导的无欲无求、消极怠世的人生态度与主流意识形态所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仪式对抗。尽管网络青年亚文化以其反叛式话语,在某种程度上挑战着主流文化的现实秩序和话语地位,但不可否认,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发展与存在同样具有多元性,在面对危害国家利益的原则性问题时,网络青年亚文化则会主动参与争论,积极与主流文化进行对话,呈现出与主流文化之间互动演进的状态,两者边界实现短暂性“消融”。网络青年亚文化抵抗性与兼容性并存,充满着对抗、收编等多种潜在的可能,这也为主流意识形态嵌入、引领网络青年亚文化提供了现实契机。
  透视: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生成逻辑
  通过全方位审析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内涵与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掌握网络青年亚文化这一文化症候的生成逻辑,以重新定位青年群体在网络青年亚文化场域中所不断追寻的精神认同。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来自于青年群体面对现实压力的裹挟所采取的一种放逐心态,发酵于青年群体自我认同的模糊与缺失,落脚于青年群体自身价值追求的虚无与消解,涵盖情感、价值与理想等多重维度。
  1、现实压力的裹挟与放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意味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开始进入改革深水区和关键期,在这一时期,经济的增长与转型带来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的同时,社会发展模式遭遇瓶颈,社会竞争态势日趋严峻激烈。青年群体充分感知着传统与现代、社会与家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个体化生活遭遇诸多困境与危机。在现实压力的裹挟与放逐之下,青年群体亟需通过一定的文化实践纾解情绪。在这种背景下,网络亚文化便成为青年群体试图逃离社会压力的虚拟文化实践。青年群体在网络环境中以娱乐、自嘲等方式构建反抗现实压力的虚拟壁垒,呈现一种“巴赫金式”的娱乐与狂欢,“人们在虚拟的场域中开展话语游戏,在彼此观展与表演中尽情表达,规避着现实世界中的身份秩序”。[5]表面上是一种青年群体自我保护、自我调节的娱乐性解压方式,实质上是青年群体对于实现社会阶层跃迁的渴望与面对现实困境的无力自嘲。在现实情绪的裹挟下,矛盾冲突不断被放大,在消极与渴望的矛盾中,青年群体试图通过亚文化实践纾解对于现实社会规制与压力的情感矛盾;在亚文化的氛围中,通过主动污名化、矮化等方式寻求自我慰藉,深刻体现着青年群体消解现实压力的逃避心态。
  2、自我认同的模糊与缺失
  在现代社会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消费文化和物质文明促使社会生活方式、社会公共秩序和大众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革,个体对于自我的存在意义和身份认同遭遇了较大的心理落差。青年群体处在一个强指令性的单向度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变迁不断加深着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对于青年群体的压制,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被多重割裂,日益催生着青年群体自我身份认同的现代性焦虑和缺失。然而,被割裂的个体只有通过自我认同才能够避免现代性裹挟的巨大危险,而那些无法形成连续、统一、完整的自我认知以及无法做出积极的自我评价的现象,是当代青年所面临的“自我认同危机”。[6]然而,青年群体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同样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强化,他们强烈渴望自我主体身份得到认同。因此,身份认同成为网络青年亚文化实践的内生动力,原子化的青年个体在不同的亚文化圈层中寻求自我认同与集体认同,他们通过转发、评论、创造表达自身对于亚文化风格的追寻,在亚文化符号的传播过程中,青年群体以象征性的文化形式表达自我认同,在群体参与中获得集体归属感,以此形成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和群体狂欢。网络青年亚文化成为青年群体寻求自我身份认同的推力,促使他们在各种文化实践中重新定位、建构主体身份。
  3、价值追求的虚无与消解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社会充斥着价值观的多元与膨胀的个体主体,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彰显,人们对金钱和物质的执念愈发强烈,物欲化冲击着青年群体的价值追求,成为其衡量人生意义的重要标准。青年群体生活在“一个由娱乐、信息和消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