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6版
试论河西走廊张掖文化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八日,隋炀帝出大斗拔谷(今民乐扁都口)。十一日,至张掖城。十六日,召见张掖郡文人及举人。十七日,隋炀帝到达焉支山,令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设及西域二十七国使者“佩金玉,被锦罽”,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乘骑嗔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27]十八日,隋炀帝宣诏设置四郡,即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司马光赞道:“隋氏之盛,极于此矣。”[28]二十一日,隋炀帝登临焉支山参天禅地,在观风殿大备文物,宴请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设及西域二十七国使者,“奏九部乐及鱼龙戏以娱之”。在焉支山南麓汉阳大草滩(今山丹马场草原)召开中西贸易盟会,首开“万国博览会”(比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还要早一千二百四十二年)[29]之先河,留下了“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的千古名篇,见证了西域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史实,构筑了丝绸之路“万国齐聚,友好往来”的焉支文化景观,奠定了张掖成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国际“交市”地位。
  初盛唐时期,以唐诗为代表的文化空前繁荣。作为诗歌意象的“焉支山”“峡口”“居延海”“张掖”等地域文化词汇,经常出现在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温情敬意的“诗眼”当中,擢升了诗歌张掖的文化形象,标识着文化张掖的向上精神。“三唐《出塞》诸曲,半指居延。”[30]“出塞张掖”,是边塞诗酝酿创作的摇篮。“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陈子昂《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负剑空叹息,苍茫登古城。”(陈子昂《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王维《出塞作》)“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李白《幽州胡马客歌》)这些绝美的唐诗编织成了“唐代社会一部生动的艺术的历史”,[31]是《全唐诗》中最美的张掖文化名片,浸润我们的智慧心灵,唤醒了我们的历史记忆,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滋养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唐代张掖本土大儒赵武孟著《河西人物志》十卷,其子赵彦昭诗作被《全唐诗》辑录一卷共二十一首,其诗风对于沈宋诗派及后世格律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对文学父子能文善诗、双峰并峙,为政清严,享誉大唐。杜甫在《陈拾遗故宅》一诗中赞誉:“彦昭超玉价,郭震起通泉。”赵武孟、赵彦昭成为大唐时代最美的张掖本土文化名人。
  “边塞张掖”(甘州)不仅是唐诗孕育创作的沃土,而且是唐代大曲绵延生发的故乡。《唐书·礼乐志》云:“天宝间乐曲,皆以边地为名,甘州其一也。”以《甘州子》《甘州》《八声甘州》《甘州乐》等冠名的“甘州曲”,对唐代音乐形成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甘州曲”“八声甘州”曲子和词牌出现,反映唐代张掖(甘州)是中原音乐西传和西域音乐东渐交汇地,是诗与乐曲交融产生词牌的文化沃土。岑仲勉先生认为:“开元十五年不单是唐诗革新之开基,而且为词或长短句之初孕。”[32]“八声甘州”词牌名铸就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辛弃疾《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等千古名篇,成为表达时代精神的超级文化“芯片”,对词和长短句的文学革新及宋词、元杂剧、南北曲、诸宫调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住在张掖的河西节度使杨敬述将流传佛曲《婆罗门》进献给大唐宫廷,唐玄宗亲制曲谱并将其改制为宫廷乐舞《霓裳羽衣曲》,教梨园弟子演练,故有“杨氏创声君造谱”之说。其乐声“跳珠撼玉”般令人陶醉,其舞美“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是中国音乐舞蹈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边塞张掖”名振华夏文坛,成为文化艺术家探访的“网红地”。
  “伴随佛教发展而兴起的唐代变文,为我国文学增添一种新的文学样式。”[33]变文、词文、话本等通俗民间文学有更大的发展,“是我国民间文学从乐府民歌的衰落到话本、说唱文学及戏曲繁荣的一个转折点”,[34]是宋元时期话本、诸宫调、词话、弹词、宝卷、戏曲等文学样式的前驱。郑振铎先生评价:“在敦煌发现……最重要的要算‘变文’了。……我们才在古代文学与近代文学之间得到了一个连锁。”[35]唐朝末年,以“宝卷”“曲艺”为主要形式的民间说唱文学开始在张掖等地盛行。以西凉乐(西凉伎)、甘州曲、佛曲、狮子舞、胡旋舞等为代表的张掖文化独树一帜、创新发展,为中华民族音乐舞蹈繁荣增添了文化营养。“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这是元稹《西凉伎》中的诗句,见证了盛行于长安的狮舞文化和胡旋舞(目前,山丹县民间仍然流行这种舞蹈)[36]文化的表演风采,以及张掖文化对长安宫廷音乐舞蹈和民间乐舞的深远影响。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唐室大有胡气。”与唐王朝主流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张掖文化沃土担负起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区”的文化使命。
  元朝末年,甘州籍绘画大师史小玉在敦煌莫高窟第3窟创作千手千眼观音壁画,是敦煌壁画艺术最精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