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
理论课上听到有关老师讲解过劳动相关方面的知识。当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普遍呈现一种“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大部分学校更关心科学知识和文化的传授,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很多较为肤浅,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有用的劳动教育体系,学生很难从中获得有效的学习知识和信息内容。
4、社会氛围对大学生劳动素养的误导
社会因素在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代社会氛围更急功近利,趋向追求短平快的节奏。一些大学生接触到的投机性投资、网红直播等非常态的劳动方式,使得他们渴望不劳而获、热衷一夜暴富;网络电视和互联网移动媒体对于影视娱乐明星的宣传报道铺天盖地,而对于重要科学家、知名劳动模范、国家工匠的宣传力度明显不足。这些社会不良现象,直接对大学生的劳动素养的提高产生了消极影响。调查结果显示,55.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社会贫富差距加剧会让自己对“以辛勤劳动为荣”的观念产生怀疑,33.3%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娶)得好,41.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踏实劳动没意思,太多类似于选秀出名现象的报道让他们觉得成功其实是有捷径的,还有将近四成的受访大学生觉得成功不在于劳动付出而在于关系好坏。
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提升路径
当代大学生对于劳动的理解和认知不全面,在对待劳动的态度、劳动习惯和技能方面也有所欠缺。大学生劳动素养的现状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因此针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也提出了新要求。清楚地发现自身能力的不足,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调整对待劳动的态度,制定合适的方案掌握劳动技能,全面提高劳动素养,才是更适合推广的方案。
1、大学生应主动提高自身劳动素养,积极对待劳动
热爱劳动是立业为人的重中之重,也是大学生应该对待劳动的正确态度。其一,大学生自身首先要有热爱劳动的情感态度,要认识到学习是当下最主要的劳动,认真学习、勤奋用功,不仅是知识强化的过程,更是提高品德修养、道德素质、完善自我的努力劳动过程。其二,要适当从事体力劳动,可以通过承担家务劳动责任、参加校园卫生保洁等方式,积极锻炼自己的劳动能力。其三,要有尊重劳动者的真挚情感。
2、家庭应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独立能力,使其积极面对劳动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起点,而家庭教育培养了一个人的基本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和未来。我们要弘扬宣传好的家庭作风,把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摒弃陈旧的、不健康的社会风气。为此,家长要首先认识到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努力营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人人参与劳动”的家庭氛围,处处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全员参与家庭劳动,让孩子从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扫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开始,养成自己服务自己的良好劳动习惯。同时,父母也必须提高自身的品行素质,用正确的思想品德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行动,避免将社会上存在的错误言行灌输给孩子。此外,家庭要与学校一起形成劳动教育的合力,协助学校做好大学生的假期劳动实践。
3、学校应丰富完善劳动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在掌握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后,加强阐述大学生劳动能力培养的意见。并且,根据年龄的不同,有规律地促进小学和中学的劳动素养的提升,努力促进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劳动素养的培养。同时,各高等院校还应投入精力,注重有关大学生创造、创新性劳动能力的培养。一要把有关劳动教育方面的内容加入到大学专业学科教育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让大学生们明确有关劳动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理解其在推进科技进步创新方面的重大作用。二要开设好国家所需的实践活动综合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以锻炼加强大学生的生产劳动技能。鼓励各高校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开设相关课程或活动。三要积极开展与劳动有关的活动、社团、协会等,加强创造性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四要积极在校园内宣传国家工匠精神,传播劳模故事,组织开展优秀劳动工人进校园、技术模范进课堂的活动,让大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身边的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
4、政府要加大宣传劳动的力度,营造积极正面的社会氛围
社会是大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主要外部途径,也是大学生劳动素养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渠道,整个社会氛围对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在依法对公共事务监督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社会媒体的监督,特别是网络监督管理。对于媒体的传播内容要进行严格审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大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根据青少年的发展阶段性,政府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四最”的劳动价值观。同时,要让大众传媒肩负起抑恶扬善的责任,纠正偏差的舆论氛围与价值导向。要让有关劳动方面的文化作品在社会中推广开来,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引导和教育大学生,让榜样劳动模范人物的精神深入人心。最后,要让家庭、学校、社会在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提高方面实现“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当然,大学生自身的内因才是决定性的。青年大学生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劳动素养,“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3]董伟武,龚春宇.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4):26-28.
[5]董琳.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实现路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2):48-49.
[6]张志坚,王炜.大学生劳动素养审视:现状、原因与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20(01):50-55.
[7]崔杨,张义喜.大学生劳动素养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03):41-44.
[8]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9(02).
[9]李珂.嬗变与审视: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重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谭 琪 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4、社会氛围对大学生劳动素养的误导
社会因素在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代社会氛围更急功近利,趋向追求短平快的节奏。一些大学生接触到的投机性投资、网红直播等非常态的劳动方式,使得他们渴望不劳而获、热衷一夜暴富;网络电视和互联网移动媒体对于影视娱乐明星的宣传报道铺天盖地,而对于重要科学家、知名劳动模范、国家工匠的宣传力度明显不足。这些社会不良现象,直接对大学生的劳动素养的提高产生了消极影响。调查结果显示,55.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社会贫富差距加剧会让自己对“以辛勤劳动为荣”的观念产生怀疑,33.3%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娶)得好,41.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踏实劳动没意思,太多类似于选秀出名现象的报道让他们觉得成功其实是有捷径的,还有将近四成的受访大学生觉得成功不在于劳动付出而在于关系好坏。
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提升路径
当代大学生对于劳动的理解和认知不全面,在对待劳动的态度、劳动习惯和技能方面也有所欠缺。大学生劳动素养的现状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因此针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也提出了新要求。清楚地发现自身能力的不足,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调整对待劳动的态度,制定合适的方案掌握劳动技能,全面提高劳动素养,才是更适合推广的方案。
1、大学生应主动提高自身劳动素养,积极对待劳动
热爱劳动是立业为人的重中之重,也是大学生应该对待劳动的正确态度。其一,大学生自身首先要有热爱劳动的情感态度,要认识到学习是当下最主要的劳动,认真学习、勤奋用功,不仅是知识强化的过程,更是提高品德修养、道德素质、完善自我的努力劳动过程。其二,要适当从事体力劳动,可以通过承担家务劳动责任、参加校园卫生保洁等方式,积极锻炼自己的劳动能力。其三,要有尊重劳动者的真挚情感。
2、家庭应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独立能力,使其积极面对劳动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起点,而家庭教育培养了一个人的基本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和未来。我们要弘扬宣传好的家庭作风,把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摒弃陈旧的、不健康的社会风气。为此,家长要首先认识到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努力营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人人参与劳动”的家庭氛围,处处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全员参与家庭劳动,让孩子从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扫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开始,养成自己服务自己的良好劳动习惯。同时,父母也必须提高自身的品行素质,用正确的思想品德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行动,避免将社会上存在的错误言行灌输给孩子。此外,家庭要与学校一起形成劳动教育的合力,协助学校做好大学生的假期劳动实践。
3、学校应丰富完善劳动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在掌握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后,加强阐述大学生劳动能力培养的意见。并且,根据年龄的不同,有规律地促进小学和中学的劳动素养的提升,努力促进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劳动素养的培养。同时,各高等院校还应投入精力,注重有关大学生创造、创新性劳动能力的培养。一要把有关劳动教育方面的内容加入到大学专业学科教育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让大学生们明确有关劳动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理解其在推进科技进步创新方面的重大作用。二要开设好国家所需的实践活动综合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以锻炼加强大学生的生产劳动技能。鼓励各高校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开设相关课程或活动。三要积极开展与劳动有关的活动、社团、协会等,加强创造性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四要积极在校园内宣传国家工匠精神,传播劳模故事,组织开展优秀劳动工人进校园、技术模范进课堂的活动,让大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身边的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
4、政府要加大宣传劳动的力度,营造积极正面的社会氛围
社会是大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主要外部途径,也是大学生劳动素养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渠道,整个社会氛围对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在依法对公共事务监督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社会媒体的监督,特别是网络监督管理。对于媒体的传播内容要进行严格审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大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根据青少年的发展阶段性,政府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四最”的劳动价值观。同时,要让大众传媒肩负起抑恶扬善的责任,纠正偏差的舆论氛围与价值导向。要让有关劳动方面的文化作品在社会中推广开来,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引导和教育大学生,让榜样劳动模范人物的精神深入人心。最后,要让家庭、学校、社会在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提高方面实现“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当然,大学生自身的内因才是决定性的。青年大学生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劳动素养,“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3]董伟武,龚春宇.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4):26-28.
[5]董琳.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实现路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2):48-49.
[6]张志坚,王炜.大学生劳动素养审视:现状、原因与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20(01):50-55.
[7]崔杨,张义喜.大学生劳动素养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03):41-44.
[8]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9(02).
[9]李珂.嬗变与审视: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重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谭 琪 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