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7版
陕菜香漫秦岭巴山
的热腾。
  紫阳蒸盆子的食材丰富多彩,猪蹄、土鸡、莲藕、木耳、香菇、萝卜、鸡蛋、肉沫等,从营养成分的角度看,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齐全的元素,不靡费但很周全;从各种食材的搭配比例来看,没有一家独大,反倒是各种食材都有一席之地,合理而和谐;从食材的配伍来讲,猪骨与鸡互相成就,是烹饪传统中较多汇合一处的,两者共同蒸煮,能够产生更加美妙的滋味。就如重庆的船工纤夫们的火锅一样。这些出大力流大汗需要补充营养但又收入低微、生活条件简陋的人们,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制作出果腹、解馋乃至慰劳自我的食物。
  汉阴的白火石汆汤技艺已经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发明专利。这道名菜的创制人和传承人在陕西南部的汉阴县,相传最早始于清代,发明创制之后一直流传至今,于今已经是当地的招牌菜肴,也是陕菜中的名菜。
  制作白火石汆汤,大致做法是先将鲜猪肉去皮、去筋、剔骨,加适量青莱叶、葱花、姜末、五香调料、精盐、芡粉,剁或机打成肉泥,做成薄饼,贴入盆底及周圈,待用。之后用温水将干香菇、木耳、红枣洗净发好。食材齐备之后,往盛肉饼的盆中放入香菇、木耳、红枣,中间倒入开水,以淹住肉饼为宜。再用稍大的湿纱布敷于肉饼之上,防止烧红的鹅卵石遇水炸裂碎石进入肉饼。关键的一步是,把鹅卵石置炉火中烧至通红,用火钳夹起,投入盆中纱布之上,随即压盖,至烧红的白河石在水中沸腾炸裂,产生的高温便将肉饼氽熟。然后揭盖,将盆或锅中的纱布提起,于高汤中加适量葱花、精盐、调料,用汤匙将盆中肉饼搅起,弄成小块,汤调匀,即可食用。
  这道菜的核心,当然是用烧热的鹅卵石加热菜肴这一环节。之所以有这样的做法,当源自于生产生活中的偶然机缘或主动心得,也许是不经意间发现了这样的做法,也许是主观上对于这种加热方法的科学认知。
  汉中的面皮在大概念上属于陕西凉皮系列,但陕西的凉皮家族很有意思,光是小的名称就有几种,除过较多地称之为凉皮之外,又有酿皮、蒸面以至面皮的叫法。这几种叫法其实都是一种东西,那就是用小麦面粉调成面糊,或者是大米泡软磨浆,之后用特制的铁皮锣锣或竹笼屉蒸熟而成的“面”状食物。但天长日久,各地叫法就有了区别
  较之户县秦镇米皮,汉中的面皮在口感上更糯软一些,而秦镇的更筋硬一些,这一软一硬,应和了两地人口味的嗜好。这个面皮本来就是凉皮,千百年来就是这样吃的,但在四五十年前,有人卖起了热米皮,简称为热皮。据说起因是为了满足上班族和学生早起赶时间的需求,店主刚刚蒸出面皮,但人们却等不得晾凉,于是店家就尝试着把刚出锅的面皮调制了,满足人们的要求。不想这原本是临时起意的“急就章”式的做法,由一而十,再到百千,很快就风靡起来。
  商洛的洋芋糍粑、橡子凉粉等,也很有陕南的地域特色。其中的洋芋糍粑以土豆为主要原料,制作时先将土豆去皮蒸熟,然后将蒸熟的土豆用木捶捣碎,则成为洋芋糍粑,口感细而绵软。食用时有多种方式,可将糍粑切块放入酸菜汤内煮,再浇上辣椒油,色鲜味美,称为烩糍粑;把糍粑盛入碗中,再把大蒜、花椒、海椒等各种调料放入另一碗中,再加上热的酸菜汤,用洋芋糍粑蘸着吃,又是另一番风味。至于橡子凉粉,也是商洛特产,当地盛产橡树,人们把成熟的橡子打回来,去外壳,晾晒干,然后打成淀粉,再用淀粉做凉粉。橡子凉粉制作工艺较复杂,尤其是对水的要求十分严格,当地多用山里流出的无污染的泉水。好水决定食物的大半味道,这样的凉粉吃起来爽滑、筋道,十分可口,绿色、养生,营养保健。
  让陕南菜走出大山
  腊肉在陕南既是食材又是食物,缘于山水俱佳的地缘优势、森林茂密的丰盛植物和制作技艺的千年传承,所以在中国腊肉家族里也是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