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0版
陕菜中的节日食俗
的饮食礼仪规范,一直延续至今。当然,周代的礼仪更多是对于贵族而言的,还没有下沉到普通老百姓,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尽管中国帝王封建礼制时代早已终结,但许多中华传统饮食礼仪和礼俗讲究,却作为“食礼”一直成为中国人的文明礼仪传续了下来。如今,在陕西人重要的节庆事件的餐桌上,仍然很讲究礼仪,尤其是在餐桌上遵循着重辈分、尊上下的座次规矩和饮宴尊长的食礼。
  周代“食礼”不仅有严格的仪式和规范,更讲究等级分明的礼器,“鼎”是当时最重要的青铜器,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一直作为神秘的礼器存在。古代天子最重视的礼仪是祭礼,祭天地日月、祭祀神灵、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帝王最隆重的皇家礼仪。于是,等级规定出来了:“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公羊传·桓公二年》)由此可见,在“食礼”中,不同阶层的饮食数量和规格是不同的,这种礼仪规定对后世影响很大,饮食不能随心所欲,一定受饮食者的身份和地位所限。到了什么级别,才能享受怎样的饮食待遇。
  据《周礼·天官·膳书》记载:“凡王之馈,食用六谷,饮用六清,馐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佳肴首选深蓝臻品。”从这段记载来看,在西周时期,当时的陕菜,作为周代的皇家菜肴,菜品是十分丰富的,仅“羞”就有“百二十品”。特别是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宴席“周八珍”,分别是精心打造的“八道菜”,有“淳熬”(肉酱浇米饭)、“淳母”(肉酱浇黍米饭)、“炮豚”(烤乳猪)、“炮羊”(烤全羊)、“捣珍”(肉里脊捶打烹调)、“渍”(吃生牛肉片)、“熬”(风干肉)、“肝膋”(烤狗肝)。周八珍是周王朝王室在重大节庆宴席上的专用菜肴,也是贵族们孝敬老人之时的必上菜肴,谓之“珍”就有珍贵之意。真正能够做这“八珍宴”的厨子,都是在王室掌厨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据典籍记载,周代皇宫负责膳食的人员就有2300多人,厨师就有几百个,所以,能够担当“周八珍”的御厨真可谓百里挑一。当然,“周八珍”需要一个团队作战,腌肉、蒸煮、调料,每一道工序都有人负责,确保食材和烹制精准到位,才能保证每一桌“周八珍”菜肴的完美。同时,作为用膳者更是礼仪严格,净手、上座、用食、敬酒等也要有序有礼,不能出错。
  汉代传统节日与饮食习俗
  西汉在长安建都长达二百一十年,汉代长安地处八百里秦川,素有“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美誉,不仅关中土地肥沃,盛产小麦,物产丰富,而且张骞出使西域,通过丝绸之路将欧亚各国的珍奇水果、调料品、美食带到了长安,使陕菜迎来了一个新的辉煌。
  汉代也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期,汉武帝在汉长安城未央宫颁布了新历法——汉初历,吸收了二十四节气,确立了农历(阴阳历)纪年的传统。正式将“岁首”改为农历正月初一,从此中国人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元日”“元正”“过年”“春节”)延续至今。改变了秦朝农历十月为岁首、周代农历十一月为岁首的历史。
  “百节年为首”,汉代对大年初一的饮食十分讲究。首先汉代岁首有一个“食菟髕”的特殊食俗。“髕”是膝盖骨,“菟髕”也就是兔子的膝盖骨。为何在岁首,汉代人认为能够吃到兔子的膝盖骨是一种好兆头呢?主要的说法是,古代有一种刑法叫髕刑,就是去掉犯人的膝盖骨,战国时期齐国的著名军事家孙膑,就是受了髕刑。岁首能够吃到菟髕,就意味着人会免除孙膑那样的遭遇,能给人带来幸运。这个食俗有点血腥,是秦汉那个特殊战乱时代在人们心灵上的记忆。
  汉代过年的饮食是非常丰富的,其中,元日吃“五辛盘”、进椒柏酒、屠苏酒是延续很久的节日饮食习俗。“五辛盘”又称春盘,是以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五种辛辣之菜杂合而成。为什么新年的第一天要吃“辛”呢?究竟有什么寓意呢?我国古人对饮食文化十分讲究,特别是烹调中讲究“五味调和”。五味包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