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1版
陕北有羊道
高守军

  “羊道盛筵”兴盛于大明,留存至今的古谱技法中存有30多道菜。“中华陕北羊道宴”把羊从头到蹄、从里到外、从肉到骨分割精细,配以特色食材,采用独特烹制技法,极大丰富了西北地区饮食文化内涵,成为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书少牢,吃羊道彰显传统。
  颂庖人,留厨艺古为今用。
  羊,又称“少牢”(古时对羊的称谓),食材也。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能够暖中祛寒、温补益气、开胃健脾。山羊属凉,绵羊属热。道,指规矩、道亦有道,大道无边。所谓“羊道”就是从零到总,从单一复合,以羊为食材主料,配以其他食用原料,做成味美质佳的菜肴,同时注重营养、食、疗兼备。简言之,“羊道”即食羊之规矩,道亦有道,大道无边。
  羊道起源
  羊道或许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祭祀是古代重要的通神仪式,是人与神、人与祖先沟通的一种庄严手段。用羊来做祭祀,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的意义有较大的差别。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则主要寓意于羊之“美”——肉与奶之鲜美、皮与毛之温暖,人喜欢,送给神,神也会喜欢。所以在古代的祭祀礼仪中,羊是少不了的隆重而肥美的祭祀品。《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仪礼·少牢馈食礼》记述了诸侯之卿大夫祭祖之礼的详尽内容,此礼也是周礼五礼中的吉礼,周礼中就以太牢、少牢作为祭祀最高礼食,太牢即“牛羊豕”为主的祭祀礼,少牢即“羊豕”为主的祭祀礼。当然并不是只要称之为太牢就三牲具备,事实上,只要有牛做祭品,就可以称之为太牢。《大戴礼记》第五十八《曾子天圆》载:“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士之祭,牲特豕,曰馈食。”可见,在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中,祭祀也是分等级的,诸侯王用牛来做祭祀品,称士大夫用羊来做祭祀品。《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