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0版
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意蕴及路径探讨
王素平
◎2021年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项目“新时代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及路径研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立项号:2021-ZXKY-01)
◎2021年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项目“新时代孔繁森故事的跨文化传播研究”(立项号:2021-ZXKY-012)
◎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立项号:11CZZZ03)
  孔繁森精神是重要的红色资源、宝贵的精神财富,把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格,铸就艰苦奋斗、知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使命担当意识。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培育师资队伍、创新融学课堂、重视社会实践。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命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2]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也强调“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好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和遗址,和各类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红色资源”。孔繁森精神本身就属于红色传统、红色文化的教育,把其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形势所需。这样做利于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利于实现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性与知识性统一,利于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3]“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高校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一门集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是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教育,筑牢坚定的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格、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大学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价值意蕴
  “文化劈波行,精神聚人心。”孔繁森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格、甘于奉献的精神以及崇高的家国情怀。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楷模,塑造党员领导干部的崇高形象,其精神始终砥砺我们前行。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价值意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坚定理想信念,让信念之火熊熊燃烧
  孔繁森精神是历史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彰显着孔繁森同志建设西藏的奋斗史,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