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1版
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意蕴及路径探讨
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知识、用热血、用生命谱写的壮丽史诗。把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助于大学生对以孔繁森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员的认知,全面提升和拓展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促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
  “思想道德与法治”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帮助学生融入社会生活,英雄模范事迹的学习正是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的关键。感悟孔繁森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无私奉献与卓越的政治品格,获得改进自我的精神源动力。筑牢大学生坚持好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2、立德树人,避免不良思想干扰
  教育就是明德启智,教人向善。无论是孔子倡导的“仁”,还是孟子追求的“义”,都在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融入孔繁森精神,实现孔繁森精神的承继与传播,让岁月沉淀的精神力量激活;有助于大学生深刻领悟孔繁森精神,促使自我价值融入社会价值中;使得新时代大学生在奋斗过程中坚定自我理想信念,避免不良思想干扰,提高思想免疫力。
  当代大学生基本为00后,他们出生成长在物质、精神资源较为丰富的新时代,思维更活跃、思想更开放,对主流意识形态也更加淡漠。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国内外各种错误思潮、腐朽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陷入“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泥潭,形成扭曲、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3、铸就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
  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让人望而却步。孔繁森同志走访基层,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工作条件异常艰苦,孔繁森同志却乐观向上。孔繁森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精神,将孔繁森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艰苦奋斗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及克服困难的品质。
  4、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使命担当意识
  马克思在谈到青年的职业选择时说:“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马克思把追求自身的美好与实现全人类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责任感展开论述,“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该承担的责任必须承担”“要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等等,反复强调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应心系国家民族、胸怀天下,思虑人类命运。社会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具有为建设和谐社会、国家富强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自觉把个人追求、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
  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具有强大的指引力。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幅挽联,道出了藏族同胞对孔繁森同志的缅怀:“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讲到“学习孔繁森同志的境界感”。孔繁森同志一句名言“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孔繁森精神承载着以孔繁森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甘于奉献和热爱人民、关爱人民的精神品质,充满时代的基因和智慧的力量,利于新时代大学生奋力崛起,不辱时代使命,成为政治、思想、意志、情感靠得住的人才。
  目前少许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公德意识不强、情感淡漠、社会责任感缺失。孔繁森精神就是一剂良药,通过融入思政课教学,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国家繁荣富强与一批又一批优秀共产员无私奉献是离不开的;以孔繁森精神为引领,大学生要胸怀天下,把人生理想融入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大学生主动肩负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把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使自己的人生更充实、更完美、更灿烂。
  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坚持的原则
  1、推进课程守正创新,实现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基本遵循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强调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并不是要把课讲成简单的政治宣传,而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以政治性引领学理性,是推进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基本遵循。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结合,既能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功能,又是思政课自身的学理体系的要求。坚持“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守正与创新,就是要遵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