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3版
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意蕴及路径探讨
  创新是推动高校思政课发挥强劲育人功效的源泉,也是引领高校思政课健康,稳定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主体力量或者实施主体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而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项复杂的教育活动,是一个渐变的发展过程,是引导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升华的过程。要实现孔繁森精神更好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应积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创新,构建融学课堂。
  传统课堂存在教师重灌输、重说教,学生重分数、轻参与的现象,因此要积极推进融学课堂教学,实现思政课铸根育魂的功效。推进融学课堂就是要切实与大学生现实需求相结合,包括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思想需求等方面。重要的教育手段一直是鼓励大学生脑动、心动、行动。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主导,更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若无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就会出现内容偏差、难度偏差、效果偏差,无法实现教育目的。
  打造融学课堂,要增强大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提出问题,参与问题的探究。以被尊敬和获得尊敬为目标,牢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缺乏这一情感,人类的互动则无从实现。在思政课课堂教学要想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学生与思政课教师的互动,需要对大学生足够的尊敬和人文关怀,需要从学生的需要进行课堂教学。“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与此同时,要重视课堂的创新,不要盲目地将孔繁森精神的内容“搬”入课堂,而要有选择性地针对不同教育主题选定内容,创新表达方式。孔繁森精神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融合,既是培养青年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3、创新活动形式,重视社会实践
  注重孔繁森精神融入“基础课”教学的校内外实践活动。“无论何种文化事物,均有意识与物质两种因素构成,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种,都形不成文化事物。”[7]将孔繁森精神更好地融入“基础课”教学,不仅要发挥意识因素的作用,更要注重发挥物质因素。这就要充分利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孔繁森故居、孔繁森遗物等固化的物质文化形态,让知识的背景细节变得更加清楚深刻,使生命体验置于重要的位置,进而内化为学生心中强烈的情愫,激发大学生前进的动力。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可以通过“组织红色研学旅行活动”实现。以红色研学活动推动孔繁森精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讲好思政课不能仅停留于课堂上,要善于用好“社会”这个思政大课堂。在推进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利用重大节日、周末,教师引领大学生参观考察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孔繁森故居等地方,在现场进行教学,讲好红色文化、讲好英雄故事,零距离感受模范的英雄事迹。构成“理论讲解+场所体验”,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使红色教育、孔繁森精神融入大学生的脑、心、行,实现思想政治课铸魂育人的目标。
  通过多种呈现方式使学生“知之深、爱之深”,更能实现“影其深”的效能,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磨练心性,砥砺品格。大学生能深刻认识以孔繁森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员的先进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总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发展,把孔繁森精神等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学方式,切实发挥红色文化铸根育魂的作用,使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6]《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载《人民日报》,2019-03-19(1)。
  [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页。
  [4]路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维度与重要对策》,载《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
  [5]《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12-8。
  [7]韩民青:《文化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
  王素平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