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9版
新媒体语境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析
时对信息进行反馈、评论、补充和互动。同时,为满足个体化需要,自由定制自己需要的信息,和他人分享自己拥有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参与性和主动性。因此,新媒体真正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互动。新媒体以其高度的交互性促使其受众群体形成一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有助干增强用户群体的凝聚力。
  校园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效应
  校园新媒体犹如一把双刃剑,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校园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新平台、新资源
  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载体,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微信、QQ、钉钉、微博等各类新媒体,采用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大学生传递国家大政方针,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引导公众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新媒体提供了海量信息,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资源,教育者借助新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受教育者通过与教育者的互动,增强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新理念、新模式
  新媒体作为一个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赋予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等的主体地位,彻底改变了过去教育者高高在上、受教育者被动接受的单向教育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满足当代大学生崇尚自由、渴望参与的心理需求,大力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倡导学生通过发现、思考、对话,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从根本上说,新媒体既是一种更高水平的自主型教育平台,也是一种潜移默化式教育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育者只有从受教育者所期待的教育模式实施教育,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受教育者从自身角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成长。
  3、新纽带、新机遇
  新媒体架起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桥梁,为人类开拓了新的生活和交往方式。由于新媒体的虚拟性和信息的隐匿性,学生个体借助新媒体平台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为教师提供了了解学生的真实意见,掌握其思想动态的良机。教师通过平等对话、温情相伴易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有的放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他们健康发展与成长。
  (二)校园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校园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集中体现为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校园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严重冲击。
  1、多元化的价值观对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冲击
  随着网络舆论环境对社会公共事件的个性化自由讨论,加上西方社会意识形态伴随新媒体的侵入,大学生的价值观愈趋多元化。同时,新媒体作为虚拟空间,信息自由度远高于传统媒介,导致大量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恣意传播。高职院校大学生受自身知识、生活经验等限制,辨别真伪、是非的能力明显不足,从而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
  2、网络意识形态论争对校园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新媒体独具的开放、匿名、即时等特征,使不同意识形态常常汇聚于同一个舆论平台上激烈的正面交流、交锋,加上新媒体碎片化的表达,往往引发非主流的、非理性的、逆反的、从众的网络舆论影响,给校园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负面冲击。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高职院校虽尽力探寻创新理念、内容和形式,注重对网络意识形态的正面引导,但因参与者、话题内容、话语形式的复杂、多样,依然对校园主流意识形态带来强烈的冲击。
  3、虚拟环境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冲击
  目前,校园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单向度的传统媒体,成为校园主流传播媒体。资料显示,在影响力排名前20的微信公众号中,官方媒体中仅有“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上榜。校园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严重冲击大学生传统人际交往模式,许多大学生越来越依赖于虚拟社交环境,而在现实生活交往中,失去了虚拟环境下的积极活跃,变得冷漠麻木。长此沉迷于网络虚拟环境,必将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高职校园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为正确发挥高职校园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效应,克服其消极效应,必须探寻符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