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质量发展的广西实践
强安置区产业园、就业帮扶车间建设,确保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实现一户至少一人就业;聚焦边境地区和其他重点地区,出台包括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就业创业、农业生产经营保障、强农惠农政策4个方面26条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支持脱贫群众抓生产、稳就业、提收入。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举措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聚焦年度重点任务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出台一系列重农强农政策,实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三年万亿元行动,优先保障有效衔接工作资金和乡村振兴项目实施。2022年,广西完成农业农村有效投资3500亿元,进一步强化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色。
一是守住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底线。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关系国计民生,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广西按照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耕地保护田长制的要求,谋划打好“稳粮食兴乡村”攻坚战,以推进24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150万亩水稻玉米高产攻关行动和新增1.5亿元粮食生产激励资金为主要抓手,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2022年广西全区粮食种植面积4244万亩、总产量1393.1万吨,牛羊禽肉产量446万吨、增长3.1%,全年水产品产量363.8万吨,增长3.1%,蔬菜、水果等特色优势农产业持续加快发展。
二是强化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县发展政策举措。聚焦国家和自治区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出台重点支持政策。选优配齐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共向44个重点县选派驻村第一书记3867人、工作队员7495人,确保选得优、下得去、干得好。优先资金分配倾斜,按照“一县一案”“一县一表”的要求为重点县量身定制目标任务和发展项目,做到“整乡推进”“整县提升”。通过试点“富民贷”推动重点县以银政合作的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为家庭经营户发放免抵押免担保小额贷款,通过“万企兴万村”成功推动2607家民营企业帮扶重点县2543个村,通过整合劳务资源推动重点县脱贫人口务工规模提升至全区的65%左右,通过扩大产业奖补资金等方式补齐特色产业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三是初步构建“10+3+N”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围绕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广西持续做强粮油、糖蔗、蔬菜、水果、蚕桑等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做优现代种业、设施农业、数字农业三大农业支撑产业,做精N个“优中优”“特中特”“小而精”的亮点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提档升级。出台包括种养业、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化等领域和方向的25条农业优惠政策,推动粤企入桂“双百”行动,打造“桂字号”农业品牌,形成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优质家畜6个千亿元产业,18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排名全国第一),7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6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增创建蚕桑、糖料蔗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增龙头企业135家、农民合作社6.3万家、家庭农场12.3万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05个。
四是增强农业科技装备支持农业绿色转型升级能力。以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是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要求。广西围绕科技新动力、创新新赛道,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行动和高素质农民培育普及行动、提升行动、先锋行动“三大行动”,启动广西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千雁万群”“头雁”培育五年行动计划。2022年,广西有3家单位入选第一批国家级种质资源圃,12家企业列入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创建了5个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8.3%,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1.55万人,其中培育国家级“头雁”700人,自治区级“头雁”2000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是加强农资保供稳价,保障农业经营稳定发展。针对农资产业存在的产业集中度低,品种分散、质量参差、议价能力弱以及分销层层加价导致价格偏高、赊销普遍等问题,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农资行业转型,推出广西农资云平台并上线运营,打造农资保供稳价、数字赋能、产业生态一体化,建设农资流通主渠道,构建农资采销链路新模式,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精准高效,促进农业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升效益和竞争力。在保障粮食生产、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六是深化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促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积极探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村宅基地改革管理的实践路径,推动3.4万个村组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占广西全区行政村的60%,1157个涉农乡镇全部建立农村宅基地审批服务中心。深入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及村容村貌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举措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聚焦年度重点任务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出台一系列重农强农政策,实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三年万亿元行动,优先保障有效衔接工作资金和乡村振兴项目实施。2022年,广西完成农业农村有效投资3500亿元,进一步强化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色。
一是守住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底线。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关系国计民生,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广西按照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耕地保护田长制的要求,谋划打好“稳粮食兴乡村”攻坚战,以推进24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150万亩水稻玉米高产攻关行动和新增1.5亿元粮食生产激励资金为主要抓手,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2022年广西全区粮食种植面积4244万亩、总产量1393.1万吨,牛羊禽肉产量446万吨、增长3.1%,全年水产品产量363.8万吨,增长3.1%,蔬菜、水果等特色优势农产业持续加快发展。
二是强化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县发展政策举措。聚焦国家和自治区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出台重点支持政策。选优配齐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共向44个重点县选派驻村第一书记3867人、工作队员7495人,确保选得优、下得去、干得好。优先资金分配倾斜,按照“一县一案”“一县一表”的要求为重点县量身定制目标任务和发展项目,做到“整乡推进”“整县提升”。通过试点“富民贷”推动重点县以银政合作的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为家庭经营户发放免抵押免担保小额贷款,通过“万企兴万村”成功推动2607家民营企业帮扶重点县2543个村,通过整合劳务资源推动重点县脱贫人口务工规模提升至全区的65%左右,通过扩大产业奖补资金等方式补齐特色产业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三是初步构建“10+3+N”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围绕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广西持续做强粮油、糖蔗、蔬菜、水果、蚕桑等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做优现代种业、设施农业、数字农业三大农业支撑产业,做精N个“优中优”“特中特”“小而精”的亮点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提档升级。出台包括种养业、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化等领域和方向的25条农业优惠政策,推动粤企入桂“双百”行动,打造“桂字号”农业品牌,形成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优质家畜6个千亿元产业,18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排名全国第一),7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6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增创建蚕桑、糖料蔗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增龙头企业135家、农民合作社6.3万家、家庭农场12.3万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05个。
四是增强农业科技装备支持农业绿色转型升级能力。以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是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要求。广西围绕科技新动力、创新新赛道,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行动和高素质农民培育普及行动、提升行动、先锋行动“三大行动”,启动广西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千雁万群”“头雁”培育五年行动计划。2022年,广西有3家单位入选第一批国家级种质资源圃,12家企业列入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创建了5个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8.3%,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1.55万人,其中培育国家级“头雁”700人,自治区级“头雁”2000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是加强农资保供稳价,保障农业经营稳定发展。针对农资产业存在的产业集中度低,品种分散、质量参差、议价能力弱以及分销层层加价导致价格偏高、赊销普遍等问题,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农资行业转型,推出广西农资云平台并上线运营,打造农资保供稳价、数字赋能、产业生态一体化,建设农资流通主渠道,构建农资采销链路新模式,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精准高效,促进农业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升效益和竞争力。在保障粮食生产、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六是深化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促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积极探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村宅基地改革管理的实践路径,推动3.4万个村组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占广西全区行政村的60%,1157个涉农乡镇全部建立农村宅基地审批服务中心。深入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及村容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