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7版
2022年宁夏乡村振兴年度报告
  四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四议两公开”决策程序,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推进农村基层自治。
  五是加强智治在乡村治理中的支撑作用,将村级综治中心与全网格化的电子监控有效连接,打造智能化的网格服务体系,提升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能力与水平。
  2022年宁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难点
  宁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了一定成效,乡村振兴工作也扎实有序推进,为宁夏加快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奠定了基础。但从整体来看,宁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巩固脱贫成果任务依然艰巨
  宁夏在巩固脱贫成果阶段下了大力气,常态化的监测和帮扶机制已经建立,“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后续拓展脱贫成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宁夏全区22个县区中有9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其中原州区、西吉县、海原县、同心县、红寺堡区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盐池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是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这些县域受自然条件、公共服务条件等因素制约,尤其是中南部地区还存在县域发展动力不足的现象,同时一些重点监测对象,稳定消除风险难度较大,导致自我发展动力不足。
  二是返贫致贫风险依然存在,脱贫人口收入稳定性有待提升。宁夏仍有6.28万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较重。同时,由于受灾情、疫情等因素影响,脱贫人口收入存在不稳定性,实现稳定增收面临较大挑战。
  三是巩固脱贫成果仍需持续发力。宁夏村级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收益100万元以上的村仅有37个,仅占1.7%,一些地区发展底子薄、基础弱,帮扶成效还不稳定,技术、人才、市场等支撑作用还不够强。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存在短板
  宁夏六大特色产业品质优良,产值在乡村产业中占到80%以上。随着特色产业产值的不断增加与品牌价值效应的产生,宁夏面临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多元化品牌较少,三产融合发展不足等瓶颈难题。
  一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多元化品牌建设不足。宁夏虽然存在盐池滩羊、百瑞源等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但还有一些特色产业产品的品牌建设滞后,导致品牌价值无法凸显。比如宁夏的肉牛养殖是带动农户脱贫的主导产业,在宁夏南部山区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养殖,但由于缺乏肉牛品牌建设,导致宁夏的肉牛产业发展缺乏知名度,肉牛产业的带动能力提升受限。
  二是三产融合发展不足。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宁夏还存在产业发展链条短、集聚程度弱、融合层次浅、比较效益低,精深加工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优质不优价等现实问题。从农产品加工层次看,宁夏农产品加工更多仍停留在“粮去壳”“菜去帮”“牛变肉”第一刀的初级加工阶段,主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仅为2∶1,与全国的2.4∶1、河南的3.9∶1相比,有较大差距。在农产品销售环节产品多以原始形态出售,其产品的附加值较低,比如77%的牛奶以常温液态奶销售,85%的瓜菜以冷链保鲜销售,大部分牛肉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深加工,主要农产品产后损失率在15%以上,60%以上的加工副产物没有得到梯次利用。
  (三)乡村建设项目需要持续深化
  宁夏乡村建设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乡村建设的内容深度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有较多欠账,水电路气网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仍需继续完善。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农户对硬化路的需求较大,尤其是田间种植或家庭养殖的主要道路。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需要持续发力。宁夏在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生活污水处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由于受生活习惯的影响,农户对于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方式简单直接,在长效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农户过度依赖政府和基层人员对其环境的维护。
  三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水平较低。宁夏数字乡村建设起步晚,除了缺乏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外,技术人员不足、资金保障不够也是当前的主要问题。2022年,宁夏实施数字农业示范项目17个,建设“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县级运营中心3个,现有的数字乡村水平将会成为未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短板。
  (四)乡村治理水平亟待全面提升
  虽然宁夏在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的乡村治理体系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距离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之间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基础组织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2021年以来,宁夏全面优化村两委班子的年龄、学历结构,平均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