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比较优势、制约因素与有效路径
矛盾。2021年我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2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大数据预测表明,我国劳动力人口未来呈锐减趋势。预计17岁至64岁的劳动力人口占比,将从2022年的66.8%,到2035年下降为64.4%,再到2050年降为56.9%。2022年、2035年、2050年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将从9.5亿降到9亿,再降到7.5亿。即使各方面通力合作每年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今后几年仍然有5%以上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农村的隐性失业率也居高不下,多数农民一年四季,大约四分之一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另一个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与劳动者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未来五年间,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特别是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的作用逐渐显现,以及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大政策的落实,行业间不平衡发展将进一步加剧。采掘、纺织、机械制造等“夕阳产业”将继续受到严重冲击,随着这些行业的兼并重组、减员增效,下岗失业人员会大批出现,而且下岗者中多数为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工;同时,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朝阳产业”迅速兴起,可以创造一些管理密集型、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就业机会,需要补充一批综合素质强、技能水平高的劳动力资源。据调查,陕西乡村振兴人才特别是产业技术管理人才十分短缺。在被访谈的93名村干部(包括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中,有51%的认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懂市场、善经营、懂技术人才比较紧缺。在这一背景下,“有人无工作”和“有工作无人干”现象会同时出现,农村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三)农产品加工业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是实施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位居世界前列的农产品供给能力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开拓了农产品加工业新的市场需求。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18.5万亿元,增长4%左右,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设1.6万多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但整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创新能力总体不强,开发层次较浅、质量效益不高,外延扩张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较低。我国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3∶1,远低于发达国家3.5∶1的水平。二是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67.5%,比发达国家低近18个百分点,深度开发和转型升级任务繁重。三是农产品深加工产品数量不足。我国玉米主体用途为饲料,玉米深加工产品有200多个,而在美国玉米的深加工产品有4000种以上。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科研创新能力较弱、加工工艺滞后和配套设备不足,要达到《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提出的目标,即到202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32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8∶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80%,必须以农产品加工关键环节和瓶颈制约为重点,建设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国家重点实验室、保鲜物流技术研究中心及优势农产品品质评价研究中心,研发一批先进加工技术,推进加工装备创制,提升农产品加工层次和水平。[4]
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陕西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脱贫人口基数大,脱贫基础不牢固,特色产业品牌化程度还不高的情况客观存在,必须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强化工作统筹、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迈上新步伐、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一)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教育、卫健、医保、住建、水利等行业部门要落实行业主管责任,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义务教育方面,强化“七长责任制”,精准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巩固控辍保学成果,提升教育帮扶成效。基本医疗方面,扎实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动员,确保脱贫人口和“三类人员”100%参保,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梯次减负功能。住房安全方面,常态化开展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及时协调解决农村群众安全住房问题。安全饮水方面,进一步强化饮水安全保障运营长效机制,配合定期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敲门入户大排查,及时发现化解农村供水风险隐患。同时,要持续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运用信息化手段和驻村工作队入户帮扶等方式,对返贫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帮扶,逐步稳定消除风险,牢牢守住底线。
(二)持续做好农村稳岗就业工作,千方百计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近年来,陕西省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
(三)农产品加工业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是实施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位居世界前列的农产品供给能力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开拓了农产品加工业新的市场需求。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18.5万亿元,增长4%左右,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设1.6万多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但整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创新能力总体不强,开发层次较浅、质量效益不高,外延扩张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较低。我国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3∶1,远低于发达国家3.5∶1的水平。二是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67.5%,比发达国家低近18个百分点,深度开发和转型升级任务繁重。三是农产品深加工产品数量不足。我国玉米主体用途为饲料,玉米深加工产品有200多个,而在美国玉米的深加工产品有4000种以上。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科研创新能力较弱、加工工艺滞后和配套设备不足,要达到《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提出的目标,即到202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32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8∶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80%,必须以农产品加工关键环节和瓶颈制约为重点,建设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国家重点实验室、保鲜物流技术研究中心及优势农产品品质评价研究中心,研发一批先进加工技术,推进加工装备创制,提升农产品加工层次和水平。[4]
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陕西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脱贫人口基数大,脱贫基础不牢固,特色产业品牌化程度还不高的情况客观存在,必须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强化工作统筹、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迈上新步伐、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一)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教育、卫健、医保、住建、水利等行业部门要落实行业主管责任,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义务教育方面,强化“七长责任制”,精准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巩固控辍保学成果,提升教育帮扶成效。基本医疗方面,扎实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动员,确保脱贫人口和“三类人员”100%参保,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梯次减负功能。住房安全方面,常态化开展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及时协调解决农村群众安全住房问题。安全饮水方面,进一步强化饮水安全保障运营长效机制,配合定期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敲门入户大排查,及时发现化解农村供水风险隐患。同时,要持续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运用信息化手段和驻村工作队入户帮扶等方式,对返贫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帮扶,逐步稳定消除风险,牢牢守住底线。
(二)持续做好农村稳岗就业工作,千方百计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近年来,陕西省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