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9版
申新纱厂西迁对宝鸡工业发展的助推作用
    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

新纱厂搬迁至抗战大后方。厂址之所以选在陕西宝鸡,一方面与时局变化有关,另一方面与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广泛影响及国统区“工业合作社”运动有关。当时,“工业合作社”西北办事处设在宝鸡,宝鸡成为“工业合作社”运动的中心。这一时期,西北工合最大的任务就是为前方将士赶制急需的棉衣,生产出百万条军毯,为支援全民抗战、组织难民生产自救、改善民众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
  另外,宝鸡是因抗战而兴起的城市,抗战时期武汉的64家外迁企业中迁入陕西的21家,其中有15家企业先后冒着枪林弹雨迁入宝鸡,包含面粉厂、铁工厂、机器厂、毛纺厂等。荣氏家族企业申新第四纺织厂(宝鸡申新纱厂前身),运载机器、设备、物资的十几条船,由于日军的轰炸,不得不改变原计划走长江水路到重庆的内迁路线,改走陇海铁路,目的地直达宝鸡。在战火中抢救下的机器设备弥足珍贵,最后搬迁到宝鸡的设备仅剩2万枚纱锭、400台织布机、纺织漂染全套设备、日产面粉3000袋的制粉设备、一台3000千瓦发电机组。就这些仅存的机器设备成为西北民族工业的火种,为抗日持久战提供了必需物资保障,是推动西北工业发展最大的动力源。当时的工人们在场地困难、资金不足和躲避敌机轰炸的情况下,挖窑洞24孔,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70%的设备安装在窑洞内,建立了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窑洞工厂”,成为地处后方的西北最大的民族工业企业。
  目前,窑洞工厂、申新纱厂办公楼、乐农别墅、薄壳车间四处历史遗迹,是抗战时期最伟大的奇迹之一,是国内抗战工业遗产中现存最完整的。据统计,抗战八年期间,申新面粉厂产出的53%面粉供给军需,申新纱厂生产的棉纱、布匹,绝大部分送往前线。
  申新纱厂近年来获得荣誉不断。2017年11月,被省文物局公布为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2018年1月,成为全国首批11个工业遗产之一,也是西北唯一一家;2018年10月,在“工业合作社”成立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被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2019年7月,在庆祝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成立八十周年座谈会上,被授予“国际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6月,申新纱厂旧址——窑洞车间、薄壳车间保护维修工程入选2022年陕西优秀文物保护工程名单。
  申新纱厂西迁助推宝鸡工业发展
  据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西北地区的工厂在抗战前仅占全国工厂数量的0.48%有19家。1934年,民国陕西省银行陇海铁路潼宝段沿线经济的调査中显示,宝鸡是一个以农业和手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城内的商号不足一百家,工业几乎为零,在内迁企业的带动下,申新纱厂迁入宝鸡。1941年至1949年的近十年中,宝鸡从一个农业小县城发展成一个工业城市,工业繁荣程度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