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6版
新时代乡村文化治理的机制建构
‘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11]因此,乡村文化治理要依托数字化,建立乡村文化大数据系统,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文化治理,全民共享乡村文化数字化治理成果,构建乡村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
  把数字化运用于乡村文化治理,首先要建立乡村文化数据库,做好政府、农民、投资者、消费者、自组织等多元主体的信息采集与分析,打通各主体之间的阻碍,建立起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互动协作关系。其次,在乡村文化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数字化乡村文化治理公共服务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和云计算对农民的文化需求进行分析,为他们提供智慧化、智能化、个性化的精准文化服务。最后,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智慧化和乡村文化产品的智能化。根据大数据分析,结合农民文化需求,及时调整乡村文化产业结构,生产制作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构建以数字化为手段的乡村文化治理良性动态机制,实现乡村文化治理的数字化、科学化。
  新时代,建构乡村文化治理机制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建构共商、共传、共治的乡村文化治理长效机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以数字化为手段,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工具服务,实现乡村文化治理的数字化、现代化、制度化,提升新时代乡村文化治理效能,助力我国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注释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1版。
  [2]《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页。
  [3]《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载《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第1版。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载《人民日报》,2022年2月23日,第1版。
  [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46页。
  [6]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20年9月25日,第1版。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82页。
  [8][9][10]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载《人民日报》,2022年5月29日,第1版。
  [11]《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载《人民日报》,2022年5月23日,第1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载《人民日报》,2022-5-29(001)。
  [2]《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载《人民日报》,2022-5-23(001)。
  [3]王勇:《乡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现代化》,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5-12(5)。
  [4]张波,李群群:《乡村文化治理的行动逻辑与机制创新》,载《山东社会科学》,2022(3)。
  [5]张世定:《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治理的百年实践及启示》,载《长白学刊》,2021(4)。
  [6]汪倩倩:《新时代乡村文化治理的理论范式、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载《江海学刊》,2020(5)。
  [7]叶鹏飞:《秩序与活力:乡村文化治理的问题与反思》,载《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
  [8]吴理财,解胜利:《文化治理视角下的乡村文化振兴:价值耦合与体系建构》,载《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9]张世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研究》,载《兰州大学》,2019。
  [10]王彤晖:《当代乡村文化治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载《山东师范大学》,2018。
  [11]黄尧尧:《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治理机制创新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湘潭大学学位论文,2021。
  [12]《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黄 欣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