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第二课堂实践中的困境及应对路径
来,就工作论工作。通过将红色文化作为主题融入第二课堂的实践中,在其中了解红色文化、自觉挖掘红色文化并进行宣传传播,从而起到更为深入的影响,对宣传者和受众而言都是一次洗礼。综合能力和素质、创新能力和素质同样,职业规划及创业思维等也必须牢牢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做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铸牢保障,发挥多方协同达到全方位育人
首先,设立科学的评价管理体系和管理部门。红色文化教育是隐性的过程,根据前期的调研走访,关于红色文化育人的评价采取一刀切、具体量化的考核标准相对较多,这对于融合实践是极为不利的,在评价管理体系中要涵盖红色文化的教育目标、实施计划、分阶段目标、具体形式等方面,评价中关注过程性和差异性,这样才能有效促进红色文化教育的后续发展。另外从课程管理上来看,第二课堂一般由辅导员负责,没有具体专门的管理部门,需要设置专人统筹红色活动,确保有序和系统。
其次,提升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渗透红色文化,首先要对红色文化的内容进行研究,也就是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的道理。要贯彻红色文化育人,讲课内容就不能只限于课本,还需要完成延伸内容储备,丰富自身红色文化素养,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4、创新路径,做好“三个相结合”
首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要创新红色文化与第二课堂的融合发展路径,必须要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在课堂里融入更具趣味性、生动性的红色文化,不止让内容更加丰富,还可以在讲授知识时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达到课程思政的要求。红色文化融入课堂的任务之一就是守好主阵地,把红色文化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素材,促使课堂和红色文化很好地融合。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让学生更为直接地了解红色资源,领悟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让红色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而激发大学生对红色资源浓厚底蕴的分析探究,不断汲取知识养分,并将其内化于心,充分发挥红色资源思政育人的功效,完善学生的思想品格,提高道德素质。此外,涉及个别基础内容时,可以把讲台让给学生,由他们进行讲演汇报,促使学生自主搜集红色资源的相关资料,制作讲演PPT和视频,讲演后班级讨论,老师评价,这样的互动形式可以打破师生壁垒,学生自主学习,深刻领会红色资源的教育意义。
红色资源是非常优质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和第一课堂相结合是最主要的渠道,如果只是单纯地通过课堂教学这一路径,就容易限制在方寸之间,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重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用实际行动设身处地地感受红色资源蕴含的伟大精神与丰富内涵,更好地开展红色教育。一方面,要将红色资源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红色资源和校园活动相结合,在育人方面可以润物细无声。
其次,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相互补充。在网络信息时代,教育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形式开展。“线下教育”也称“实体课堂”,它包括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及依托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而开展的现场教学;“线上教育”也称“虚拟课堂”,即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的“虚拟”教学活动。实体课堂与网络课堂互补,其实质就是“线下+线上”教育融合的问题。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下,红色文化融入时代新人的培养中,必须直面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互补的问题。特别是疫情以来,学生线上课程、线上活动较多,另一方面00后是网络的原住民,思维活跃,受网络影响较大,所以筑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唱响主旋律是极其重要的。比如开展短视频讲红色故事、视频号发布红色诵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模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更能实现红色文化的深度宣传。
再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互贯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课程,也是红色文化融入时代新人培养的主体课程。思政课程是具体的一门课程,而课程思政是今年提的比较多的渗透在专业课等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针对思政课程来说,可以相对直接地把红色文化和思政课有机结合,丰富教材内容。而课程思政则需要在课程的背后寻找契合的元素,在进行专业讲授时渗透红色文化内容。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页。
[2]董天策:《优化改革课程教学造就卓越新闻人才——以媒介批评教学为例》,载《青年记者》,2019(28):55-57页。
作者简介
刘 璇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3、铸牢保障,发挥多方协同达到全方位育人
首先,设立科学的评价管理体系和管理部门。红色文化教育是隐性的过程,根据前期的调研走访,关于红色文化育人的评价采取一刀切、具体量化的考核标准相对较多,这对于融合实践是极为不利的,在评价管理体系中要涵盖红色文化的教育目标、实施计划、分阶段目标、具体形式等方面,评价中关注过程性和差异性,这样才能有效促进红色文化教育的后续发展。另外从课程管理上来看,第二课堂一般由辅导员负责,没有具体专门的管理部门,需要设置专人统筹红色活动,确保有序和系统。
其次,提升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渗透红色文化,首先要对红色文化的内容进行研究,也就是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的道理。要贯彻红色文化育人,讲课内容就不能只限于课本,还需要完成延伸内容储备,丰富自身红色文化素养,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4、创新路径,做好“三个相结合”
首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要创新红色文化与第二课堂的融合发展路径,必须要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在课堂里融入更具趣味性、生动性的红色文化,不止让内容更加丰富,还可以在讲授知识时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达到课程思政的要求。红色文化融入课堂的任务之一就是守好主阵地,把红色文化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素材,促使课堂和红色文化很好地融合。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让学生更为直接地了解红色资源,领悟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让红色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而激发大学生对红色资源浓厚底蕴的分析探究,不断汲取知识养分,并将其内化于心,充分发挥红色资源思政育人的功效,完善学生的思想品格,提高道德素质。此外,涉及个别基础内容时,可以把讲台让给学生,由他们进行讲演汇报,促使学生自主搜集红色资源的相关资料,制作讲演PPT和视频,讲演后班级讨论,老师评价,这样的互动形式可以打破师生壁垒,学生自主学习,深刻领会红色资源的教育意义。
红色资源是非常优质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和第一课堂相结合是最主要的渠道,如果只是单纯地通过课堂教学这一路径,就容易限制在方寸之间,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重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用实际行动设身处地地感受红色资源蕴含的伟大精神与丰富内涵,更好地开展红色教育。一方面,要将红色资源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红色资源和校园活动相结合,在育人方面可以润物细无声。
其次,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相互补充。在网络信息时代,教育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形式开展。“线下教育”也称“实体课堂”,它包括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及依托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而开展的现场教学;“线上教育”也称“虚拟课堂”,即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的“虚拟”教学活动。实体课堂与网络课堂互补,其实质就是“线下+线上”教育融合的问题。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下,红色文化融入时代新人的培养中,必须直面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互补的问题。特别是疫情以来,学生线上课程、线上活动较多,另一方面00后是网络的原住民,思维活跃,受网络影响较大,所以筑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唱响主旋律是极其重要的。比如开展短视频讲红色故事、视频号发布红色诵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模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更能实现红色文化的深度宣传。
再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互贯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课程,也是红色文化融入时代新人培养的主体课程。思政课程是具体的一门课程,而课程思政是今年提的比较多的渗透在专业课等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针对思政课程来说,可以相对直接地把红色文化和思政课有机结合,丰富教材内容。而课程思政则需要在课程的背后寻找契合的元素,在进行专业讲授时渗透红色文化内容。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页。
[2]董天策:《优化改革课程教学造就卓越新闻人才——以媒介批评教学为例》,载《青年记者》,2019(28):55-57页。
作者简介
刘 璇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