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3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理工类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研究
深学生的印象,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2021年的党史学习教育,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感受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和推进。以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建设途径,加强法治校园文化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学校各项制度,以现实的良好法治文化,真正形成公平、公正、民主、自由、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强化学生的认知,促进校园文化和良好的法治文化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内化于心。
  3、以良好家风建设为契机,加强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家庭环境
  为了培育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家庭教育应积极行动,着手从家风入手,推动家庭法治观念教育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家风的教育和培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提到家风,特别提倡良好的家风教育,重视家庭文明的建设和发展。这是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到,要注重家庭的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重视家风问题,是因为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9]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从法治层面为家庭教育出台具体指导方案。家庭教育从传统的家训、家规、家书等形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从立法层面将家庭教育升级为新时代重要的“国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10]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与细胞。人在家庭中成长和成熟,家庭教育也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如果一个家庭有着良好的风气和规矩,家庭关系和睦,那么他将来在社会和单位里也必然能够严格自律,尊重他人。其次,家庭成员在行为上要严守法律底线,尊崇家庭美德。家长以身作则,严守法律底线,要求家庭成员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做好家庭的表率。再次,家庭应该努力养成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和谐民主的家风。通过学习和践行国家关于婚姻、家庭及基本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良好家风,引导大学生的个体行为,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结 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有机融为一体,不仅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最根本的要求,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根本目标,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刘爱萍:《从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探索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思路》,载《教育教学论坛》,2016(37):69-70页。
  [2][3]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载《人民日报》,2013-12-24(2)。
  [4]陈燕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33-36页。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60百科网,https://baike.so.com/doc/4404826-4611849.html,2023-3-12。
  [6]叶苗,宋洋:《大学生法治信仰培养路径探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载《法制与社会》,2015(36):242-243页。
  [7]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载《光明日报》,2013-12-24(1)。
  [8]王静:《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缺失与反思》,载《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141-148页。
  [9]《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谈“家风”》,载《新华每日电讯》,2017-3-31(4)。
  [10]杨用才:《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探讨》,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9):15-16页。
  [11]许晓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法治精神培育》,载《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152-156页。
  [12]李林:《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2017。
  [13]姜洁,杨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重视和引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载《人民日报》,2022-05-15(4)。
  作者简介
  刘丽娜 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