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带动汶川乡村振兴
两岁半小孩带火羊皮鼓舞
不了车间,我们就给他们发一些货,让他们在家里做。县里的残疾学校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我先去教会他们刺绣的针法,使他们可以边学习边赚钱。”
汶川县政府确立了“建设东西部协作产业扶贫全面振兴示范区”的目标,即依托浙江来料加工业务大市场,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构建产业扶贫基地、园区、车间、家庭“细胞工程”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让来料加工产业在汶川落地生根。
县政府为杨梅的来料加工企业在七盘沟的工业园提供了免费的车间。县政府投资580万元,义乌投入420万元,购置了电脑裁床等设备。浙江申洲集团、淦龙实业公司捐助了绣花机、缝纫机和印花机,建成5个全流程加工车间和3条自动化制衣流水线。
五年的时间,杨梅的汶川羌妹子贸易有限公司形成总部和七个乡镇车间,全县从业人员超过1500人。从去年开始,来料加工带动了周围4个县,今年还要带动8个县,使阿坝州更多乡亲实现家门口就业。杨梅和她的团队设计的含有民族非遗特色的羌族刺绣产品开始销往全球55个国家。
如今已是阿坝州人大代表的杨梅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也有明确的思路,她说,等今年整个公司完全实现正常运转,就有时间将精力投入到羌绣的创新改良中来。“把非遗技艺用活,让它走向市场产生经济效益,成为民族传统文化实现创意性转化与对外传播交流的重要媒介。”
两岁娃带火羊皮鼓舞
走进汶川体育馆旁边一个小巷子,右边一排民居的墙上,“康宁推拿”四个字很醒目。两岁半的耶格刚睡起来,他的舅爷爷赵俊成还不敢确定孩子这会儿愿不愿意给来客表演。
耶格的汉语名字叫“赵余硕”,今年2月9日,在汶川县第四届羌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耶格的一段羌族羊皮鼓舞表演,让他一下子火爆各大视频网站,引发了中外观众对这个孩子以及他所表演的羊皮鼓舞的关注。
虽然患有眼疾,赵俊成还是在当天就将他和小耶格的表演传到了自己的抖音账号上,并配上文字:“今天我两岁的孙子也和我们团队一起,代表威州镇比赛拿了一等奖。”赵俊成说,小耶格从七八个月刚能站立,就抓着鼓槌不放手,大人表演的时候,他也跟着模仿,慢慢地就学会了一系列的舞蹈动作。
由于羊皮鼓比较大,小耶格拿不动,家人就给他做了一个小羊皮鼓。在参加这次比赛之前,小耶格已多次参加汶川县举行的各类非遗展演活动。
随着比赛获奖,小耶格引起国家级以及省、市、县级媒体的关注,他也慢慢习惯时不时给陌生人表演一番。
赵俊成家在离县城不远的月里村,是汶川县周边典型的高半坡羌族聚集山寨。赵俊成和家人一直在这个山寨里参加各种家族活动,主持羌民族年节祭祀、婚丧嫁娶甚至占卜风水等民间习俗。汶川县会表演羊皮鼓舞的人不少,但像赵家这样一家老少都会表演的却并不多见。而且他们全家还掌握着更多非遗技艺,比如羌笛,赵俊成是羌笛的县级非遗传承人。
2008年汶川大地震过后,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县,积极为当地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的机会。耶格的两位舅爷赵俊成、赵晓成便有机会去广州学习按摩推拿技艺,取得了中医推拿三级按摩师证书。赵俊成说,他在广东学习生活的那些年里,羌年、羌族羊皮鼓舞都成了国家级非遗项目,而且很多原本是在一场活动中都要连续用到的项目,比如释比(主持羌族祭祀活动的巫师)唱经、羊皮鼓和释比法器的制作、羌笛、锣鼓、唢呐等等表演,现在都被拆解成单独的省、州、县级非遗项目。
羊皮鼓舞,羌语称为“莫恩纳莎”“布滋拉”,是羌族祭祀活动中主要的舞蹈形式,又称“跳经”。主要流传在汶川北部的几个羌族聚集乡镇。每年二月的还愿、四月的祭山会、十月初一的羌历年以及请神、送神、驱鬼、求福、还愿以及送死者灵魂归天等祭祀活动中,由头戴金丝猴皮缝制的帽子,手持铜响盘、神棍等法器的释比领舞,众人在舞蹈中击打羊皮鼓。释比还会朗诵源于羌族、反映羌族历史的传统经文。
2008年6月,汶川县羌族羊皮鼓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
不了车间,我们就给他们发一些货,让他们在家里做。县里的残疾学校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我先去教会他们刺绣的针法,使他们可以边学习边赚钱。”
汶川县政府确立了“建设东西部协作产业扶贫全面振兴示范区”的目标,即依托浙江来料加工业务大市场,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构建产业扶贫基地、园区、车间、家庭“细胞工程”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让来料加工产业在汶川落地生根。
县政府为杨梅的来料加工企业在七盘沟的工业园提供了免费的车间。县政府投资580万元,义乌投入420万元,购置了电脑裁床等设备。浙江申洲集团、淦龙实业公司捐助了绣花机、缝纫机和印花机,建成5个全流程加工车间和3条自动化制衣流水线。
五年的时间,杨梅的汶川羌妹子贸易有限公司形成总部和七个乡镇车间,全县从业人员超过1500人。从去年开始,来料加工带动了周围4个县,今年还要带动8个县,使阿坝州更多乡亲实现家门口就业。杨梅和她的团队设计的含有民族非遗特色的羌族刺绣产品开始销往全球55个国家。
如今已是阿坝州人大代表的杨梅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也有明确的思路,她说,等今年整个公司完全实现正常运转,就有时间将精力投入到羌绣的创新改良中来。“把非遗技艺用活,让它走向市场产生经济效益,成为民族传统文化实现创意性转化与对外传播交流的重要媒介。”
两岁娃带火羊皮鼓舞
走进汶川体育馆旁边一个小巷子,右边一排民居的墙上,“康宁推拿”四个字很醒目。两岁半的耶格刚睡起来,他的舅爷爷赵俊成还不敢确定孩子这会儿愿不愿意给来客表演。
耶格的汉语名字叫“赵余硕”,今年2月9日,在汶川县第四届羌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耶格的一段羌族羊皮鼓舞表演,让他一下子火爆各大视频网站,引发了中外观众对这个孩子以及他所表演的羊皮鼓舞的关注。
虽然患有眼疾,赵俊成还是在当天就将他和小耶格的表演传到了自己的抖音账号上,并配上文字:“今天我两岁的孙子也和我们团队一起,代表威州镇比赛拿了一等奖。”赵俊成说,小耶格从七八个月刚能站立,就抓着鼓槌不放手,大人表演的时候,他也跟着模仿,慢慢地就学会了一系列的舞蹈动作。
由于羊皮鼓比较大,小耶格拿不动,家人就给他做了一个小羊皮鼓。在参加这次比赛之前,小耶格已多次参加汶川县举行的各类非遗展演活动。
随着比赛获奖,小耶格引起国家级以及省、市、县级媒体的关注,他也慢慢习惯时不时给陌生人表演一番。
赵俊成家在离县城不远的月里村,是汶川县周边典型的高半坡羌族聚集山寨。赵俊成和家人一直在这个山寨里参加各种家族活动,主持羌民族年节祭祀、婚丧嫁娶甚至占卜风水等民间习俗。汶川县会表演羊皮鼓舞的人不少,但像赵家这样一家老少都会表演的却并不多见。而且他们全家还掌握着更多非遗技艺,比如羌笛,赵俊成是羌笛的县级非遗传承人。
2008年汶川大地震过后,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县,积极为当地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的机会。耶格的两位舅爷赵俊成、赵晓成便有机会去广州学习按摩推拿技艺,取得了中医推拿三级按摩师证书。赵俊成说,他在广东学习生活的那些年里,羌年、羌族羊皮鼓舞都成了国家级非遗项目,而且很多原本是在一场活动中都要连续用到的项目,比如释比(主持羌族祭祀活动的巫师)唱经、羊皮鼓和释比法器的制作、羌笛、锣鼓、唢呐等等表演,现在都被拆解成单独的省、州、县级非遗项目。
羊皮鼓舞,羌语称为“莫恩纳莎”“布滋拉”,是羌族祭祀活动中主要的舞蹈形式,又称“跳经”。主要流传在汶川北部的几个羌族聚集乡镇。每年二月的还愿、四月的祭山会、十月初一的羌历年以及请神、送神、驱鬼、求福、还愿以及送死者灵魂归天等祭祀活动中,由头戴金丝猴皮缝制的帽子,手持铜响盘、神棍等法器的释比领舞,众人在舞蹈中击打羊皮鼓。释比还会朗诵源于羌族、反映羌族历史的传统经文。
2008年6月,汶川县羌族羊皮鼓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