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6版
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实现的可行路径研究
运行、人才等手段进行的一系列保障居民自治顺利进行的内在组织运行规律,具体表现为完善居民自治章程等制度、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管理的思想认识、完善领导班子、协调各方关系、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素质水平。
  H社区居民自治保障机制不完善,体现在缺乏制度保障、管理人员思想落后、组织运行不顺畅、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等多方面上,这严重影响到居民自治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降低社区整体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从整个社区自治开展过程来看,首先,领导班子不完善,领导成员存在缺失问题。书记等老干部退休后,新上任的社区新干部素质能力相对而言较薄弱,缺少社区的工作经验,对社区具体情况了解水平较低,对于社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
  其次,缺乏系统培训学习机制,新老干部衔接不好。既然新干部素质能力不足,社区就应当对其进行系统培训。但培训机制的缺失,导致新干部没能得到有效的经验学习,就难以加强专业理论知识,难以提高社区工作技能,最终使其不能有效且迅速地接替老干部工作,进而使社区内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无法有针对性发挥党建引领对社区居民自治的作用。再次,社区工作人员思想态度不端正。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工作不热心,认为工作可有可无,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建设中,导致居民自治无法顺利开展。
  最后,缺失居民自治章程且社区内部分工不明晰。没有系统的、成文的居民自治章程,就会使社区居民自治无规则可依,无规范可遵。进而无法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社区意识、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最终阻碍居民自治进程。
  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实现路径的探索
  H社区即使面临诸多治理困境,但依旧决心从根本上做出改变。因此,社区致力于在党建引领下探寻合理有效的社区治理经验,最终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提高联动力量、通过倡导良好社风民风激发居民自治效能、通过参与形式创新释放基层社区治理能量。
  1、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提高联动力量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是指党组织通过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具有鲜明党性和实践性的多方面建设活动,引领多元主体实现共同治理的行为。多元共治理念作为社会治理的创新性制度、我国社会治理实践探索的宝贵经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新要求,在社区治理乃至于居民自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社区管理建设过程中,更应当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实现党组织和社区居民有效衔接,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下,激发多元主体积极性,助力基层社区建设。
  H社区充分认识到社区治理现状不容乐观,更深刻意识到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居民都应当发挥起各自作用,因此致力于通过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提高治理联动力量。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越性、充分释放社区居民自治效能、改变社区“脏、乱、差”的现状,社区首先以党建为引领,夯实组织建设,把党支部建在园区、建在网格、建在社会组织、建在非公组织,结合和平区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平台建设,建立了27个网格党支部。其次,成立以党员为主体的千余人志愿者队伍,实现了党的组织、工作和服务的全覆盖,使服务群众一公里问题得以在网格中发现,在网格中解决。再次,定期定时召开社区议事会、联席会、调解会、听证会、见面会等各类社区协商议事会议,畅通居民建言献策、问题反馈的渠道,保障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管理权、决策权,提升居民投身社区管理的参与度。
  近年来通过各类措施的稳步推进,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各方面的矛盾得到有效排解。首先,社区引入了保障型物业管理服务,破解了老旧小区治理难题,社区环境得到改善,社区治安得到保障,社区物业回归且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煤气开栓、下水管外溢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居民衣食住行均安心、放心、开心。其次,针对老年人口居家养老问题,社区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行“医养结合”,打造长期居住、日间照料、居家入户和家庭服务的“3+1”服务模式。开展生活类服务和创新性养老服务,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特别建设起120医疗紧急救援服务系统,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120医疗应急、SOS生活应急求助、安全关爱紧急救援服务,补齐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短板,体现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5]
  2、倡导良好社风民风,激发居民自治效能
  良好社风民风是指在社会上形成的有一定普遍性的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和民众行为规范,能够促使社会安定祥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进而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社区内倡导良好的社风民风有助于促使社区居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促使社区建设风朗气清,守望互助。
  H社区充分认识到居民文化程度和文化素养低下、对党建作用认识不足等问题对社区居民自治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而通过多方途径倡导社区内良好社风民风,提高居民素质和文化水平,为居民自治提供保障。首先,社区以文化铸魂,打造社区精神。为了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将“家”文化延伸发展到小区的家园文化,打造“与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