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速较快,最高增速为和政县,达到46.1%,最低的永靖县也为11.1%。各市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普遍维持在10%左右的增速。[3]
3、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生态产业占比逐年增高
科技创新是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亦需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农业方面,临夏州各市县根据特色农业发展技术需求,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分级、分产业开展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工业方面,瞄准高端产业链条招大引强,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链健全的重点企业、骨干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重点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与省内外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近三年来,临夏州生态产业在GDP占比从2019年的20.8%增长为2021年的25.6%,[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亦逐年下降,绿色生态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构成。
临夏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时间维度考察和比较,临夏州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实效,但为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亦需客观看待存在的差距并克服诸多困难。
1、县域经济发展基础依然较弱
从时间维度来看,临夏州作为曾经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的民族贫困地区,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实效。但是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比较,其县域经济总量小、人均指标偏低,总体发展基础依然薄弱。从全州来看,截至2021年底,临夏州人均生产总值为17677元,在全省十四个地州市中排名垫底,与排名倒数第二的定西市相比,差距超过10%,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不足50%。具体到各市县,以永靖县为例,其2020年人均GDP为33484元,在临夏州排名第一,在全省县区的排名则处于中下水平。[5]临夏州各市县县域经济发展基础薄弱问题突出,总量低,人均亦低,与省内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
2、城镇化处于较低水平,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临夏州下辖一市七县,但是考察2021年各地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总体较好的为临夏市和永靖县,其他六县虽各有优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一方面,城镇化发展不均衡。临夏市城镇化率遥遥领先,达到88.9%,其次为永靖县,为52.94%,其余六县则均未超过50%,最低的为临夏县,仅仅为16.0%。另一方面,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明显。以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最高的临夏市为17760元,最低的则为东乡县,仅7126元,差距巨大。可见,临夏州县域发展不平衡现状十分明显。
3、产业链条较短,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近年来,围绕产业发展,临夏州着力打造“五个百亿级产业”。各市县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以工业企业为例,2020年,临夏州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年周转次数为0.77,流动资金利用效果差强人意;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贡献率为4.95%,排名倒数第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0.7%,该指标在全省排名第十三。总体看来,临夏州各市县产业链条较短,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困难较大;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牌美誉度半径小,很多商品依然未走出省;各县市同质竞争现象比较严重,经济效益不高。
4、科技创新投入偏低,严重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科技创新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是囿于临夏州各市县整体经济水平较低、科研实力弱的现实困难,科技创新各项指标整体偏低。2020年临夏州有R&D活动的单位数为22个,在十四个地州市中排名第十;R&D人员463人,排名第十三;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水平偏低,排名第十二。[6]总体看来,全州科技创新投入偏低,严重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临夏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持续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要紧盯打造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大县、文旅名县、生态优县的目标任务,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目前,以“牛羊菜果薯药菌花”为主的农业;以装备制造、电子元件、纳米材料、灯饰雨具、箱包制鞋、医用防护为主的工业;以文旅、美食为主的服务业已经初具规模。政府部门需要及时介入该发展阶段,壮大县域经济,提升综合实力,加强引导和服务。另一方面要按照三大国土空间格局要求实现县域产业专业化。要按照所处县域的主体功能空间,选择产业发展与结构转变的方向,并突出产业发展的分工与专业化,集中将生产要素配置到具有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的产业中,避免不必要地追求产业发展的多样化,以体现县域经济的特色和优势。
2、探索县域竞争向县域竞合发展路径
县域经济从竞争走向竞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道。临夏州各市县资源禀赋差异有限,各个县域产
3、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生态产业占比逐年增高
科技创新是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亦需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农业方面,临夏州各市县根据特色农业发展技术需求,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分级、分产业开展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工业方面,瞄准高端产业链条招大引强,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链健全的重点企业、骨干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重点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与省内外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近三年来,临夏州生态产业在GDP占比从2019年的20.8%增长为2021年的25.6%,[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亦逐年下降,绿色生态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构成。
临夏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时间维度考察和比较,临夏州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实效,但为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亦需客观看待存在的差距并克服诸多困难。
1、县域经济发展基础依然较弱
从时间维度来看,临夏州作为曾经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的民族贫困地区,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实效。但是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比较,其县域经济总量小、人均指标偏低,总体发展基础依然薄弱。从全州来看,截至2021年底,临夏州人均生产总值为17677元,在全省十四个地州市中排名垫底,与排名倒数第二的定西市相比,差距超过10%,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不足50%。具体到各市县,以永靖县为例,其2020年人均GDP为33484元,在临夏州排名第一,在全省县区的排名则处于中下水平。[5]临夏州各市县县域经济发展基础薄弱问题突出,总量低,人均亦低,与省内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
2、城镇化处于较低水平,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临夏州下辖一市七县,但是考察2021年各地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总体较好的为临夏市和永靖县,其他六县虽各有优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一方面,城镇化发展不均衡。临夏市城镇化率遥遥领先,达到88.9%,其次为永靖县,为52.94%,其余六县则均未超过50%,最低的为临夏县,仅仅为16.0%。另一方面,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明显。以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最高的临夏市为17760元,最低的则为东乡县,仅7126元,差距巨大。可见,临夏州县域发展不平衡现状十分明显。
3、产业链条较短,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近年来,围绕产业发展,临夏州着力打造“五个百亿级产业”。各市县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以工业企业为例,2020年,临夏州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年周转次数为0.77,流动资金利用效果差强人意;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贡献率为4.95%,排名倒数第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0.7%,该指标在全省排名第十三。总体看来,临夏州各市县产业链条较短,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困难较大;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牌美誉度半径小,很多商品依然未走出省;各县市同质竞争现象比较严重,经济效益不高。
4、科技创新投入偏低,严重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科技创新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是囿于临夏州各市县整体经济水平较低、科研实力弱的现实困难,科技创新各项指标整体偏低。2020年临夏州有R&D活动的单位数为22个,在十四个地州市中排名第十;R&D人员463人,排名第十三;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水平偏低,排名第十二。[6]总体看来,全州科技创新投入偏低,严重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临夏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持续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要紧盯打造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大县、文旅名县、生态优县的目标任务,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目前,以“牛羊菜果薯药菌花”为主的农业;以装备制造、电子元件、纳米材料、灯饰雨具、箱包制鞋、医用防护为主的工业;以文旅、美食为主的服务业已经初具规模。政府部门需要及时介入该发展阶段,壮大县域经济,提升综合实力,加强引导和服务。另一方面要按照三大国土空间格局要求实现县域产业专业化。要按照所处县域的主体功能空间,选择产业发展与结构转变的方向,并突出产业发展的分工与专业化,集中将生产要素配置到具有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的产业中,避免不必要地追求产业发展的多样化,以体现县域经济的特色和优势。
2、探索县域竞争向县域竞合发展路径
县域经济从竞争走向竞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道。临夏州各市县资源禀赋差异有限,各个县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