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4版
促进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内涵及路径探析
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人人努力,人人参与,通过勤劳致富、创新致富、创业致富,实现共建共富。与此同时,需要不断完善公平的分配机制,健全共享共惠共富的体制机制,实现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共同享受发展的成果。[3]
  实现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路径分析
  相对而言,民族地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所以,“发展”仍然是实现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关键,“发展仍然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4]促进民族地区共同富裕首先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在不断创造和积累财富的基础上,再通过合理的制度把“蛋糕”分好。
  (一)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发展新机遇,缩小区域差距
  新发展阶段,民族地区要抓住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针对民族地区存在的发展差距,融入新发展格局,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缩小区域差距方面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
  1、利用区位优势,把民族地区打造成为向西向北向南开放开发的前沿高地
  民族地区资源密集、区位优越,具有特色文化生态系统。要发挥这些综合优势,就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陆海新通道建设,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系,开放合作参与区域经济循环体系,补充完善区域性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利用区域性辐射带动优化产业链价值链的国际布局,以更加开放的视角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利用生态优势,把民族地区建设成为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重点区域
  生态资源是民族地区最大的财富,民族地区生态资源丰富,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要把生态资源守护好的同时,也要利用好转化为绿色生产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在“双碳”背景下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更多可行模式,进一步完善区域性空间生态资源补偿机制,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形成“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循环低碳发展模式。
  3、利用资源及地理优势,积极主动融入服务“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形成竞争新优势
  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内引外联深挖各种资源优势互惠共赢,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经济环节良性循环,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民族地区特色优质且稀缺的产品和服务,支撑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升级,为共同富裕打下扎实的经济基础。
  (二)推动高质量发展,缩小经济差距
  共同富裕是建立在不断发展和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的,提升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缩小经济发展差距是关键。进入新发展阶段,民族地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各个领域中,以创新发展成为新动能,让绿色发展成为底色。协调发展补齐薄弱环节,开放发展产生联动效应,激发各方活力释放生产力,提升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共建共享发展。
  1、加快创新动能培育,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民族地区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就要树立“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只有解决人才缺乏问题,创新发展才有源泉。要立足现有优势,打破固有的思维惯性,千方百计吸引汇集各方各类人才,既要注重吸引外来人才,也要关注乡土人才。培养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既要重视精英人才,也要关注“草根英雄”让各类人才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近悦远来”的宽松环境,做到人尽其才。通过人才带动技术、信息、数据、管理等创新要素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企业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转变粗放型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更大程度激发生产力,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做大做好“蛋糕”,夯实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2、发挥民族地区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向绿色智能中高端化转型升级
  民族地区具有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生态优势等,要通过与利益机制、技术、数据、资金等要素的结合,加快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升级,向绿色低碳化、高质高效化产业转型,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势能。提升传统资源型优势产业改造,向高附加价值升级产业链。利用已有优势产业基础,发展布局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开放型经济,相当一部分民族地区具有区位优势,处在开放的前沿地区,努力发展外向型产业,探索多种经济合作模式,打通经贸交流合作的通道。升级生活型服务业发展,推动向数字化、品牌化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牧业、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依托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特色,发掘多姿多彩人文资源要素,与各地文化旅游业、康体运动、娱乐休闲业融合,向精品化、智慧化升级。发展数字经济赋能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为共同富裕创造高质量的物质基础。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民族地区虽然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是“三农”领域依然是民族地区在迈向共同富裕现代化的进程中,要重点发力的关键领域。所以,全面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