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98版
陕西省民办博物馆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陕西考古博物馆在“多感知”领域做到了后出转精,除了更加全面、完善的视听体验、更加智能化的参与模式,该馆在触觉上也给观众以全新感受。如陶瓷考古展厅中,观众可以直接亲手触摸到不同时期的耀州瓷碎片,切身直观地感受不同时期耀瓷釉面的光滑、纹饰的凹凸以及质感的区别。
  在汲取国有博物馆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新,陕西省民办博物馆在“多感知”领域也大有可为。考虑到绝大多数民办博物馆都必须面对的控制成本的现实,则其“多感知”建设最便捷的途径是因地制宜、因馆制宜,不应盲目而千篇一律地推进视听领域的电子化和智能化。如以奇石、陶瓷、瓦当、石刻、玉器等实体文物为主要馆藏的博物馆可以在陈展时更多地诉诸触觉体验。通过触摸物体来获得相关信息是人类的本能,但目前即使是国有博物馆也很少向观众提供直接接触文物的机会,原因是可以理解的:一是观众数量庞大且素质参差不齐,素质不高的观众极易对文物造成损害,而这种损害甚至有可能是不可逆的。二是展览技术的突飞猛进,似乎使得人们无需接触就能全方位了解展品。但视觉的认识永远无法取代触觉的体验,尤其是在面对一些以特殊质地为收藏价值之所在的文物时,参观者的触觉感知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有条件的相关民办博物馆可以学习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先进经验,在可控的情况下将参观者的触觉体验融入自身的陈展设计之中。
  由于博物馆是高度视觉中心化的,因此其他的感觉往往被遗忘,除了上文所说的触觉,还有嗅觉和味觉。目前国内外有许多致力于嗅觉体验的博物馆,但主要集中在香水工业和饮食领域。其对于嗅觉和味觉的表现也主要体现在设置一些口鼻能够直接参与的活动,如许多博物馆会向参观者提供嗅闻、品尝原材料或成品的机会,这种设置是陕西省内民办博物馆比较容易学习和模仿的,如西安市吉兆春皮肤医药博物馆、潼关酱菜博物馆、金洲美食博物馆、汉阴县石叁珍蘑菇宴餐饮博物馆等等,此类博物馆都可以在参观者的嗅觉和味觉体验上进一步优化陈展方式。还有一种陈展方式,是将气味作为更广泛的多感知展览的一部分来使用,根据不同的陈展场景而营造不同的气味,其应用方式和适用性也有多种类型。第一种是运用气味来增强博物馆观众的在场感与沉浸感,比如展示古代女性生活状态的相关展览,便可以在场馆中散发出与展览主题相契合的气味,可以是存放着衣物的樟木箱的味道,也可以是胭脂香粉的味道,还可以是烹调美食的味道,总之,就是为参观者还原一个历史的现场,使其能够全身心地被展览主题所感召。第二种是运用气味以引导参观者的情绪。随着时代的发展,参观者在博物馆中不仅意图获得知识和审美上的体验,更希望能够获得情绪上的感受,而气味则是引导情绪的有效手段。因此,一些面对特殊人群的展览可以尝试使用气味以引导参观者的情绪。比如以回忆80年代日常生活为主题的展览,可以选择当时人们集体记忆中的童年的气味或者普遍适用的带有生活感的气味,如蜡笔、糖果、汽水等物品的味道,以巧妙引导参观者的情绪,提振其参观兴趣。除此之外,气味在博物馆中还有一个极易被人所忽视的作用,即引导视障者参观展览。在特定标记和空间内留下的气味线索,可以更好引导视障者追索参观路线。
  相比于触觉,将味觉和嗅觉融入展览的各项成本都更高,尤其是对于嗅觉的利用。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几乎所有气味都可以被安全仿制,但对于各个博物馆来说,成功地传输气味则面临一些困难,一是需要把气味稳定在某一浓度,二是需要把气味的扩散控制在某一范围。所以,在民办博物馆内如何利用嗅觉更好地开展活动,需要有条件的博物馆进行逐步探索。
  小 结
  综上所述,虽然陕西民办博物馆位居全国前列,但其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而且目前来看,尚有许多困难因素没有被消除,如政府在政策、资金、人才领域的针对性扶持还有待增强,民办博物馆自身的造血能力、管理水平、专业程度还有待提高,等等。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这无疑是陕西省博物馆事业取得快速发展的良机。民办博物馆应当借着这一阵东风,发挥自身优势,看准发力方向,为自身的生存发展赢取更大机遇,为陕西省博物馆事业的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注释
  [1][3]孙增胜、贺亚洲:《陕西民办博物馆情况调查:多数处于亏损运营状态》,人民政协网,http://www.rmzxb.com.cn/c/2017-01-13/1284425.shtml.2023-5-10。
  [2]付艳华、王超:《民办博物馆规范化建设评估报告》,载《中国博物馆》,2014(1):18-23页。
  作者简介
  曹祎黎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