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探究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4]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充分整合挖掘红色文化当中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追求和崇高精神,向学生讲清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久经磨难而屹立不倒,讲清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带领中华民族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从而在教育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社会主义情怀。在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之下,把红色文化与思政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能够更好地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共识,形成强大合力,从而更好地引导新时代青年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实践中。
(三)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素材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是彰显革命历史的新平台,它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两方面。其中,物质资源包括遗址遗迹类红色文化资源、革命历史文物、纪念场所等;非物质资源包括红色文艺作品、革命烈士故事、红色革命精神等。红色文化所传播的是人类优秀的精神、理念和情怀,蕴涵了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它资源分布广、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传播价值。
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高度的契合性,思政实践教学中所需的政治案例、历史案例、文化案例等都能够在红色文化资源中找到,鲜活的人物故事、英烈事迹、遗址遗迹、文艺作品等为思政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作品朗诵比赛、党史知识比赛、红色话剧表演、演讲比赛、绘画、阅读红色书籍、课件制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能有效弥补理论讲解的空泛,充实思政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真切感受那段历史峥嵘岁月所折射的革命情怀和理想信念,从而深化对理论的认知,使大学生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三观。可以说,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天然素材,对于思政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同时,思政课要顺应形势变化,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实施教学,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和传播手段,鼓励使用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来提升思政课吸引力,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红色文化在学生心中发光、发热。
现实与困境: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红色文化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的革命传统和崇高的精神品格,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文化传播角度审时度势,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凝聚思想共识,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如何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政实践育人成效成为每位思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红色文化与思政教学的有机融合,体现的是历史熏陶与现实探索的结合,是文化传播与思想洗礼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与育人价值。如今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但是相关的探索和挖掘远远不足,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红色文化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关于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实践教学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实践教学在思政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是否需要进行社会实践?怎么实践?只有深刻认识和领会到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才能将红色文化与思政实践教学融会贯通。在部分高校中,部分教师或领导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理论课,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灌输和说教,对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没有积极贯彻上级下达的红色文化教育相关文件,没有严格把控思政课教学质量。还有些老教师,教学方式较传统,整堂课都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几乎没有参与进来。虽然老教师的知识储备丰富,理论讲解透彻,但是教学方法单一,对于实践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即使有实践也只是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或看看红色文化的音像视频,用简单的课堂实践全然代替了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等。其次大多高校几乎不会组织学生进行深度的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虽然有些高校每年也会拨付部分经费用于红色文化实践教学,但也只是组织部分师生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未能做到全员参与,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仅是走马观花式参观,没有重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问题。
(二)红色文化实践教学氛围不足
学习氛围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像学一门语言,在特定语种环境中学习的效果会比在非此语种环境中的效果好很多,周围语音语调的耳濡目染会使得学习语言的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而红色文化实践教学也是如此,也需要营造一个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才能使得红色文化教育取得实效。毕竟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特别是新冠疫情大流行时期,能够外出进行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营造一个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的人文环境是促进红色文化与思政实践教学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
(三)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素材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是彰显革命历史的新平台,它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两方面。其中,物质资源包括遗址遗迹类红色文化资源、革命历史文物、纪念场所等;非物质资源包括红色文艺作品、革命烈士故事、红色革命精神等。红色文化所传播的是人类优秀的精神、理念和情怀,蕴涵了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它资源分布广、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传播价值。
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高度的契合性,思政实践教学中所需的政治案例、历史案例、文化案例等都能够在红色文化资源中找到,鲜活的人物故事、英烈事迹、遗址遗迹、文艺作品等为思政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作品朗诵比赛、党史知识比赛、红色话剧表演、演讲比赛、绘画、阅读红色书籍、课件制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能有效弥补理论讲解的空泛,充实思政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真切感受那段历史峥嵘岁月所折射的革命情怀和理想信念,从而深化对理论的认知,使大学生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三观。可以说,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天然素材,对于思政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同时,思政课要顺应形势变化,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实施教学,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和传播手段,鼓励使用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来提升思政课吸引力,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红色文化在学生心中发光、发热。
现实与困境: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红色文化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的革命传统和崇高的精神品格,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文化传播角度审时度势,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凝聚思想共识,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如何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政实践育人成效成为每位思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红色文化与思政教学的有机融合,体现的是历史熏陶与现实探索的结合,是文化传播与思想洗礼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与育人价值。如今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但是相关的探索和挖掘远远不足,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红色文化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关于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实践教学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实践教学在思政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是否需要进行社会实践?怎么实践?只有深刻认识和领会到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才能将红色文化与思政实践教学融会贯通。在部分高校中,部分教师或领导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理论课,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灌输和说教,对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没有积极贯彻上级下达的红色文化教育相关文件,没有严格把控思政课教学质量。还有些老教师,教学方式较传统,整堂课都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几乎没有参与进来。虽然老教师的知识储备丰富,理论讲解透彻,但是教学方法单一,对于实践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即使有实践也只是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或看看红色文化的音像视频,用简单的课堂实践全然代替了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等。其次大多高校几乎不会组织学生进行深度的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虽然有些高校每年也会拨付部分经费用于红色文化实践教学,但也只是组织部分师生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未能做到全员参与,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仅是走马观花式参观,没有重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问题。
(二)红色文化实践教学氛围不足
学习氛围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像学一门语言,在特定语种环境中学习的效果会比在非此语种环境中的效果好很多,周围语音语调的耳濡目染会使得学习语言的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而红色文化实践教学也是如此,也需要营造一个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才能使得红色文化教育取得实效。毕竟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特别是新冠疫情大流行时期,能够外出进行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营造一个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的人文环境是促进红色文化与思政实践教学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