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合作社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的思考
单”,服务已辐射至四川、河南、甘肃、宁夏、内蒙、青海等地,并签订订单作业1万多亩。
5、综合农事服务模式
农机合作社积极发展“农机+”,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服务链条纵向向耕种管收、产地烘干、产后加工等“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延伸,横向向农资统购、技术示范、咨询培训、产品销售等“一站式”综合农事服务拓展,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整链条综合农事服务,有力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安康汉滨区谷丰农机合作社建立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在开展粮油耕种管收机械服务的同时,为协议农户提供“四统一”农事服务,即统一提供优质稻种,提升产品质量;统一购买农资,亩均节约成本50元;统一开展农机、农艺技术培训指导,规范育秧、整田、机插、综防、田管、收获等技艺流程;统一高于市场价30%订单收购,并加工销售。
发展农机合作社生产服务的实践效果
1、推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
农机合作社为分散经营的小农户提供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整合农机具、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了集约发展。陈仓区利民合作社托管土地2.17万亩,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应用优质品种、配方施肥、病虫草防治等粮食生产成套技术,小麦、夏玉米单产较普通大田亩均增产43公斤和37公斤,增产粮食1700多吨,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
2、带动了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农机合作社提供统一生产服务,延长了产业链,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种地收入,获取更多附加值。黄龙县三岔镇农户与农机合作社签订玉米生产托管服务合同1.01万亩,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为农民亩均节约成本50多元、增效80多元,累计节本增收130多万元。眉县兄弟果业专业合作社与猕猴桃农户签订托管协议,按成本价提供旋耕、割草、打药、果树冬剪等服务4600多亩,亩均节本增效200多元,为托管户年增收达100多万元。
3、推广了农业新机新技新品种
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农机示范合作社越来越多注重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均配备农机维修中心、技术培训中心,承担农机技术推广重担,在新产品新机具引入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富平富秦星合作社引进郑麦366等优质小麦品种,订单种植2万亩。阎良远航农机合作社2021年推进玉米“一增三改一防”5335增密度提单产技术10000亩,小麦“一优二改双控”宽幅沟播集成技术5000亩,以点带面效果良好。
4、缓解了农村劳力不足问题
农机合作社为小农户提供的“保姆式”“点菜式”服务,让农村老人也能种地,有效缓解了劳动力不足和土地撂荒问题。横山富士水稻机械化生产专业合作社流转因种植效益低、年轻人外出务工而撂荒的稻田,进行整体规划,通水通电通路,购置全程作业机械,使1.1万亩撂荒地变成了稻蟹共生的高产田,亩产水稻500多公斤。黄龙县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托管三岔镇3个村5600亩玉米,村上60岁以上老人可轻松种地。
5、放大了购机补贴政策效果
农机购置补贴激发了农机合作社购机热情,更新提升了农机装备水平,让更多小农户不必购机而实现了机械化生产。陕西省合作社资产原值超过50万元以上的的农机合作社年均增加8%,超100万元以上的年均增加4.5%。
农机合作社生产服务面临的瓶颈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机合作社场、库、棚设施建设用地困难,机具停放场地少,大型机具长期露天停放,风蚀、水蚀严重。农机维修场地建设滞后,与机具不相匹配。长安长丰农机合作社实力较强,但设施用地仍制约发展,部分机具露天存放,每年600多万斤小麦无法及时入库,有时淋雨变质。
2、经营实力有待加强
目前陕西省农机合作社资产原值超过1000万元的30个,超过500万元的农机合作社135个,仅占全省农机合作社总数的2.1%、9.8%。农机合作社普遍存在“三多三少”,即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粮食生产机械多、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少,青饲料收获、植保机械、烘干设施、秸秆资源利用、机械化采收、冷链保鲜、农产品初加工、智慧农业等环节农机装备明显不足。农机合作社作业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低,质量参差不齐。
3.、服务领域有待拓宽
大部分农机合作社以粮食生产作业为主,业务相对单一,农作物植保、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服务明显不足。农机合作社以粮食生产服务为主的占57.5%,从事耕、种、收、深松、植保、初加工中两种以下作业的占41%,开展植保服务和农产品加工的分别占20.8%、12.1%。汉中市155家农机合作社,93家以耕、种、收、深松、植保单一作业为主。
5、综合农事服务模式
农机合作社积极发展“农机+”,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服务链条纵向向耕种管收、产地烘干、产后加工等“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延伸,横向向农资统购、技术示范、咨询培训、产品销售等“一站式”综合农事服务拓展,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整链条综合农事服务,有力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安康汉滨区谷丰农机合作社建立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在开展粮油耕种管收机械服务的同时,为协议农户提供“四统一”农事服务,即统一提供优质稻种,提升产品质量;统一购买农资,亩均节约成本50元;统一开展农机、农艺技术培训指导,规范育秧、整田、机插、综防、田管、收获等技艺流程;统一高于市场价30%订单收购,并加工销售。
发展农机合作社生产服务的实践效果
1、推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
农机合作社为分散经营的小农户提供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整合农机具、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了集约发展。陈仓区利民合作社托管土地2.17万亩,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应用优质品种、配方施肥、病虫草防治等粮食生产成套技术,小麦、夏玉米单产较普通大田亩均增产43公斤和37公斤,增产粮食1700多吨,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
2、带动了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农机合作社提供统一生产服务,延长了产业链,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种地收入,获取更多附加值。黄龙县三岔镇农户与农机合作社签订玉米生产托管服务合同1.01万亩,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为农民亩均节约成本50多元、增效80多元,累计节本增收130多万元。眉县兄弟果业专业合作社与猕猴桃农户签订托管协议,按成本价提供旋耕、割草、打药、果树冬剪等服务4600多亩,亩均节本增效200多元,为托管户年增收达100多万元。
3、推广了农业新机新技新品种
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农机示范合作社越来越多注重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均配备农机维修中心、技术培训中心,承担农机技术推广重担,在新产品新机具引入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富平富秦星合作社引进郑麦366等优质小麦品种,订单种植2万亩。阎良远航农机合作社2021年推进玉米“一增三改一防”5335增密度提单产技术10000亩,小麦“一优二改双控”宽幅沟播集成技术5000亩,以点带面效果良好。
4、缓解了农村劳力不足问题
农机合作社为小农户提供的“保姆式”“点菜式”服务,让农村老人也能种地,有效缓解了劳动力不足和土地撂荒问题。横山富士水稻机械化生产专业合作社流转因种植效益低、年轻人外出务工而撂荒的稻田,进行整体规划,通水通电通路,购置全程作业机械,使1.1万亩撂荒地变成了稻蟹共生的高产田,亩产水稻500多公斤。黄龙县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托管三岔镇3个村5600亩玉米,村上60岁以上老人可轻松种地。
5、放大了购机补贴政策效果
农机购置补贴激发了农机合作社购机热情,更新提升了农机装备水平,让更多小农户不必购机而实现了机械化生产。陕西省合作社资产原值超过50万元以上的的农机合作社年均增加8%,超100万元以上的年均增加4.5%。
农机合作社生产服务面临的瓶颈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机合作社场、库、棚设施建设用地困难,机具停放场地少,大型机具长期露天停放,风蚀、水蚀严重。农机维修场地建设滞后,与机具不相匹配。长安长丰农机合作社实力较强,但设施用地仍制约发展,部分机具露天存放,每年600多万斤小麦无法及时入库,有时淋雨变质。
2、经营实力有待加强
目前陕西省农机合作社资产原值超过1000万元的30个,超过500万元的农机合作社135个,仅占全省农机合作社总数的2.1%、9.8%。农机合作社普遍存在“三多三少”,即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粮食生产机械多、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少,青饲料收获、植保机械、烘干设施、秸秆资源利用、机械化采收、冷链保鲜、农产品初加工、智慧农业等环节农机装备明显不足。农机合作社作业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低,质量参差不齐。
3.、服务领域有待拓宽
大部分农机合作社以粮食生产作业为主,业务相对单一,农作物植保、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服务明显不足。农机合作社以粮食生产服务为主的占57.5%,从事耕、种、收、深松、植保、初加工中两种以下作业的占41%,开展植保服务和农产品加工的分别占20.8%、12.1%。汉中市155家农机合作社,93家以耕、种、收、深松、植保单一作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