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践路径
告、党团活动、班会等形式开展兵团精神的研讨,深化大学生对兵团精神的认识。最后,开展先进典型宣传活动,利用榜样的力量加深学生对兵团精神的理解。如在常年缺医少药、条件艰苦的北塔山牧场,一待就是三十年的“马背医生”李梦桃。倾心帮助少数民族兄弟勤劳致富,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尤良英等。通过弘扬兵团精神和学习典型人物事迹能够最大限度地鼓舞人、凝聚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高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主引擎:开展兵团精神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和扩展,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思政课的基本原则遵循。”[9]因此,将兵团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理论层面,也要重视实践教育,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领悟兵团精神的力量,实现知行统一。要实现兵团精神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高度统一,就必须促进兵团精神“实践化”发展。首先,高校组织并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观军垦博物馆、军垦第一连、烈士陵园、周恩来总理纪念碑等相关红色场馆,亲身感受老一辈人的精神力量,从而与兵团精神产生情感共鸣。如石河子大学为传承兵团红色文化、弘扬兵团精神,在每年新生入学时组织学生参观兵团军垦博物馆、校史馆等地,使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深刻感受兵团精神的力量。其次,以基金项目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兵团精神调研活动,了解大学生对兵团精神的接受现状,鼓励学生为提升兵团精神的宣传力和感染力建言献策。最后,以红色文化为基础,开展兵团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领悟兵团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总之,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喜爱并愿意积极参与的教育方式,高校应注重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引导他们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增强爱国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4、主干线:搭建学习兵团精神的网络教育平台
大学生群体作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他们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要“有效利用校园新媒体,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10]首先,丰富兵团精神网络教育内容。为了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要保持网络上发表兵团精神的相关内容时常更新。如定期向学生推送兵团精神小故事,增设“兵团精神”专版,介绍《守边人》和《沙海老兵》等有关兵团精神的影视作品,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弥补课堂教授缺乏生动性、教育方式单一的缺陷。其次,在校园网站中建立宣传“红色革命精神”的教育专栏,在其中添加丰富的兵团精神内容。如王震、张仲翰等革命先辈建设兵团的奋斗事迹、兵团老照片、兵团题材的歌舞剧视频等,以此吸引广大师生的注意力,使校园网站能够成为师生进行思想交流的平台,从而扩大兵团精神教育的影响力。最后,通过借助微信、QQ、微博、短视频等平台拓宽宣传兵团精神的渠道,并对传播内容进行再加工,善用网络用语,融入时尚元素,吸引大学生对兵团精神的关注。如利用微视频、微小说等形式,加深大学生对兵团精神的印象。
参考文献
[1]张贺、杨明方、郑海鸥:《传承兵团精神扎根奉献边疆》,载《人民日报》,2021-08-12(06)。
[2]王运华:《论文化戍边的实践价值》,载《兵团建设》,2004(11):29页。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页。
[4]《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习近平主席2020年新年贺词启示录》,载《人民日报》,2020-01-02(01)。
[5]兵团精神编写组:《兵团精神》,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21:14页。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载《人民日报》,2017-10-28(01)。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2页。
[8]陈沛珊:《校史校情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实现路径——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载《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1):22页。
[9]石颜阁:《阐述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基本遵循》,载《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36页。
[10]吴春燕、宗永平:《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载《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55页。
作者简介
刘会革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郭文惠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主引擎:开展兵团精神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和扩展,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思政课的基本原则遵循。”[9]因此,将兵团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理论层面,也要重视实践教育,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领悟兵团精神的力量,实现知行统一。要实现兵团精神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高度统一,就必须促进兵团精神“实践化”发展。首先,高校组织并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观军垦博物馆、军垦第一连、烈士陵园、周恩来总理纪念碑等相关红色场馆,亲身感受老一辈人的精神力量,从而与兵团精神产生情感共鸣。如石河子大学为传承兵团红色文化、弘扬兵团精神,在每年新生入学时组织学生参观兵团军垦博物馆、校史馆等地,使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深刻感受兵团精神的力量。其次,以基金项目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兵团精神调研活动,了解大学生对兵团精神的接受现状,鼓励学生为提升兵团精神的宣传力和感染力建言献策。最后,以红色文化为基础,开展兵团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领悟兵团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总之,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喜爱并愿意积极参与的教育方式,高校应注重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引导他们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增强爱国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4、主干线:搭建学习兵团精神的网络教育平台
大学生群体作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他们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要“有效利用校园新媒体,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10]首先,丰富兵团精神网络教育内容。为了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要保持网络上发表兵团精神的相关内容时常更新。如定期向学生推送兵团精神小故事,增设“兵团精神”专版,介绍《守边人》和《沙海老兵》等有关兵团精神的影视作品,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弥补课堂教授缺乏生动性、教育方式单一的缺陷。其次,在校园网站中建立宣传“红色革命精神”的教育专栏,在其中添加丰富的兵团精神内容。如王震、张仲翰等革命先辈建设兵团的奋斗事迹、兵团老照片、兵团题材的歌舞剧视频等,以此吸引广大师生的注意力,使校园网站能够成为师生进行思想交流的平台,从而扩大兵团精神教育的影响力。最后,通过借助微信、QQ、微博、短视频等平台拓宽宣传兵团精神的渠道,并对传播内容进行再加工,善用网络用语,融入时尚元素,吸引大学生对兵团精神的关注。如利用微视频、微小说等形式,加深大学生对兵团精神的印象。
参考文献
[1]张贺、杨明方、郑海鸥:《传承兵团精神扎根奉献边疆》,载《人民日报》,2021-08-12(06)。
[2]王运华:《论文化戍边的实践价值》,载《兵团建设》,2004(11):29页。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页。
[4]《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习近平主席2020年新年贺词启示录》,载《人民日报》,2020-01-02(01)。
[5]兵团精神编写组:《兵团精神》,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21:14页。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载《人民日报》,2017-10-28(01)。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2页。
[8]陈沛珊:《校史校情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实现路径——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载《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1):22页。
[9]石颜阁:《阐述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基本遵循》,载《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36页。
[10]吴春燕、宗永平:《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载《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55页。
作者简介
刘会革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郭文惠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