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奋力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边富民”工程为抓手,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建设沿边城镇、加大脱贫攻坚、推动沿边开放合作为重点,努力把沿边开放经济带建设成为全省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经济贸易中心的前沿和窗口。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为重点,统筹推动区域联动、资源整合、整体开发,努力把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成为全省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前沿带、绿色经济发展的示范带。以融入长江经济带为主线,以加强与周边省(区、市)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合作为重点,努力把金沙江对内开放合作经济带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有序推进城镇群协调发展。重点推动滇中城市群建设,提升滇中城市群对全省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力,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打造滇中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加快推动滇西和滇东城市群建设,以大理为中心,以祥云、隆阳、龙陵、腾冲、芒市、瑞丽、盈江为重点打造滇西次级城镇群,支撑构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门户型城镇群;以蒙自为中心,以个旧、开远、建水、河口、文山、砚山、富宁、丘北为重点打造滇东南次级城镇群,使其成为全省面向北部湾和越南、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扩大开放的前沿性城镇群和全省重要经济增长极。培育发展滇东北、滇西南、滇西北城镇群,将以昭阳、鲁甸一体化为重点的滇东北城镇群建设成为云南连接成渝、长三角经济区的枢纽型城镇群;将以景洪、思茅、临翔为重点的滇西南城镇群建设成为支撑构建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沿边开放型城镇群。
二是夯实基础,互联互通建设加快推进。云南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启动实施基础设施五网建设,进一步加强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电讯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信息传输系统建设,形成内联长江经济带,外接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大通道,形成相互衔接、通畅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辐射中心建设支撑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中老铁路效应持续显现,中老铁路有效带动了沿线产业发展,让更多外贸进出口企业享受到了红利和机遇,货运需求持续旺盛。铁路部门在常态化开行“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的同时,探索培育“中老铁路+中欧班列”“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等铁路国际联运新模式,货物运量和品类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8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已满20个月,全线累计发送旅客超1900万人次、货物2300多万吨,成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双向互济、安全高效的国际黄金大通道。
三是加快开发开放功能区建设,开放平台不断夯实。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滇中新区,昆明、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杨林、曲靖、蒙自、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瑞丽、畹町、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启动。中国和老挝两国政府签署《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共同总体方案》,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成为继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之后,中国与毗邻国家共同建立的第二个跨国境的经济合作区。红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国务院批复同意昆明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昆明综合保税区。昆明综合保税区成为继红河综合保税区之后,云南第二个综合保税区。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云南形成了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滇中新区为核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为支撑,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为前沿的国家级开放平台发展新格局。国家级开放平台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聚集、示范带动引领等方面成效初显,整体上呈现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迅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等特点。
四是加快走出去步伐,对外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云南以重点产业为核心,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汇聚点,聚点为线,聚线成面,发挥云南沿边辐射和通道优势,将中国优势产业与沿线国家需求相结合,促进与沿线各国特别是南亚东南亚国家多领域全方位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除以新设、并购、再投资等为主的境外投资方式以外,涌现了企业境外发债融资等新兴投资模式;投资行业分布从传统的农业、矿业向各类服务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等领域转移,租赁和商务服务等各类服务业对外实际投资有较高速度的增长。走出去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建立健全。截至2022年底,云南在南亚、东南亚、西亚、香港及非洲等2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3个商务代表处,更好地发挥了其作为海外工作基地和平台“协调、窗口、桥梁、服务、维权”等重要作用,推动云南与代表处驻在国(地区)在贸易、投资、文化等领域的经贸投资合作。积极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重要关键节点国家建设14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境外投资项目对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产能有序转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提高。
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联合省级相关部门推动建立能够满足国内外两个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源建设、培养和管理体系,进一步促进大中专学生海外就业工作,着力提升外派劳务质量层次;加强境外
有序推进城镇群协调发展。重点推动滇中城市群建设,提升滇中城市群对全省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力,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打造滇中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加快推动滇西和滇东城市群建设,以大理为中心,以祥云、隆阳、龙陵、腾冲、芒市、瑞丽、盈江为重点打造滇西次级城镇群,支撑构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门户型城镇群;以蒙自为中心,以个旧、开远、建水、河口、文山、砚山、富宁、丘北为重点打造滇东南次级城镇群,使其成为全省面向北部湾和越南、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扩大开放的前沿性城镇群和全省重要经济增长极。培育发展滇东北、滇西南、滇西北城镇群,将以昭阳、鲁甸一体化为重点的滇东北城镇群建设成为云南连接成渝、长三角经济区的枢纽型城镇群;将以景洪、思茅、临翔为重点的滇西南城镇群建设成为支撑构建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沿边开放型城镇群。
二是夯实基础,互联互通建设加快推进。云南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启动实施基础设施五网建设,进一步加强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电讯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信息传输系统建设,形成内联长江经济带,外接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大通道,形成相互衔接、通畅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辐射中心建设支撑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中老铁路效应持续显现,中老铁路有效带动了沿线产业发展,让更多外贸进出口企业享受到了红利和机遇,货运需求持续旺盛。铁路部门在常态化开行“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的同时,探索培育“中老铁路+中欧班列”“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等铁路国际联运新模式,货物运量和品类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8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已满20个月,全线累计发送旅客超1900万人次、货物2300多万吨,成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双向互济、安全高效的国际黄金大通道。
三是加快开发开放功能区建设,开放平台不断夯实。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滇中新区,昆明、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杨林、曲靖、蒙自、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瑞丽、畹町、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启动。中国和老挝两国政府签署《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共同总体方案》,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成为继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之后,中国与毗邻国家共同建立的第二个跨国境的经济合作区。红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国务院批复同意昆明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昆明综合保税区。昆明综合保税区成为继红河综合保税区之后,云南第二个综合保税区。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云南形成了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滇中新区为核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为支撑,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为前沿的国家级开放平台发展新格局。国家级开放平台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聚集、示范带动引领等方面成效初显,整体上呈现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迅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等特点。
四是加快走出去步伐,对外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云南以重点产业为核心,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汇聚点,聚点为线,聚线成面,发挥云南沿边辐射和通道优势,将中国优势产业与沿线国家需求相结合,促进与沿线各国特别是南亚东南亚国家多领域全方位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除以新设、并购、再投资等为主的境外投资方式以外,涌现了企业境外发债融资等新兴投资模式;投资行业分布从传统的农业、矿业向各类服务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等领域转移,租赁和商务服务等各类服务业对外实际投资有较高速度的增长。走出去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建立健全。截至2022年底,云南在南亚、东南亚、西亚、香港及非洲等2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3个商务代表处,更好地发挥了其作为海外工作基地和平台“协调、窗口、桥梁、服务、维权”等重要作用,推动云南与代表处驻在国(地区)在贸易、投资、文化等领域的经贸投资合作。积极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重要关键节点国家建设14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境外投资项目对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产能有序转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提高。
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联合省级相关部门推动建立能够满足国内外两个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源建设、培养和管理体系,进一步促进大中专学生海外就业工作,着力提升外派劳务质量层次;加强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