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7版
新形势下内蒙古向北开放的主要成就与未来方向
法治、绿色口岸建设,对全区各口岸功能布局、发展重点实施分类指导和规划,在扩大开放、建设投入、功能拓展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管理,避免口岸同质化竞争、孤立式运行,提升口岸集聚、辐射功能和国际竞争力。依据资源禀赋和实际条件加强口岸城市建设,提升人口产业集聚能力,强化口岸城市对口岸功能的支撑作用。优先建设综合枢纽口岸,加强口岸通道能力建设,以国际贸易、物流仓储、加工制造为主导,加强口岸通关、产业、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和智能化改造。推进重点专业口岸扩能改造,重点实施口岸通道、智能通关、查验设施等能力补强工程,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加快推进跨境铁路互联互通建设,加强铁路专用线建设,全面提升口岸通关能力,支持建设千万吨级以上境外大宗矿产资源进口专用通道和战略资源大型储备基地。推动普通口岸差异化协同发展,完善普通口岸通关服务保障功能,提升口岸通道功能,为跨境人员往来、货物贸易通关提供优质服务。
  支持中欧班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班列开行布局,加强与沿线省份合作,推进中欧班列扩容提质,提升本地参与度;提升满洲里、二连浩特中欧班列服务能力,推动乌兰察布国际陆港建设,拓展双向货源组织形式,促进物流落地、贸易落地和加工落地。整合自治区中西部中欧班列运行平台,建设中欧班列集散中心,推动保税物流中心提质升级;中欧班列沿线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发挥中欧班列主通道作用,以中欧班列为载体培育和发展商贸物流和外向型经济。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模式,健全集疏运体系,促进运输结构调整,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技术装备升级,提升多式联运的运输效率、承载能力和衔接水平。以跨境通道和口岸建设为重点,对接口岸集疏运设施网络,提升口岸集疏运能力。
  打造内外联通的开放物流体系,构建区域物流合作机制,建设东中西区域物流通道网络和供应链协同分工体系,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推进通畅、高效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物流大通道建设,优化通道沿线产业布局与分工合作体系,发展物流通道经济。依托国家物流枢纽、综合货运枢纽布局建设国际寄递枢纽、邮政快递集散分拨中心,完善邮件快件进出境一体化设施,提升跨境寄递能力。完善快速便捷信息通信网络,参与“一带一路”陆海天网四位一体联通和信息走廊建设,推动国际互联网转接点、国际数据专线等建设。
  内蒙古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持续深化经贸交流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已经与64个沿线国家有了贸易往来。其中,对蒙古国进出口3162.8亿元,增长15%;对俄罗斯进出口1995.8亿元,增长5.1%,合计占内蒙古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进出口值的74.7%。同期,对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中东的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土耳其,以及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外贸增长迅速。
  归纳上述建设内容,不难发现,内蒙古设定的桥头堡核心功能集中于口岸和物流体系建设。在进口资源落地加工方面,提出“泛口岸经济”的总体思路,即通过充实内蒙古各类综保区加工体系建设,其实际内涵是迎合我国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将曾经力图在口岸建设的加工园区、跨境加工园区向供应链较为完整的内地迁移,从而获取与国内加工体系竞争的基本能力。
  新形势下内蒙古向北开放的方向
  无论是对外国际交流交往,还是与国内其他省区展开交流合作,最根本的是自身实力的强大,没有内蒙古现代化建设的高质量推进,就没有向北开放的高水平发展。因此,遵循我国现代化建设理论,增强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是高水平推进向北开放的基础。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完善内蒙古“桥头堡”高质量建设的内涵,要明确构建内蒙古现代化建设的内生动力,不仅要做好产业现代化这篇大文章,还要在整体上推进内蒙古“五个文明”一起抓。要专注于影响补齐内蒙古创新短板、人才短板、资金短板、观念短板的深层次因素,构建政府体系担当作为机制,消减滞后于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传统文化、落后观念的影响,建立以现代社会文明为基础,尊重科学、崇尚进步、合作包容的社会运行体系和带动内蒙古社会开放包容的政府职能运行体系。以此为基础,内蒙古促进向北开放的方向应放在促进全领域对外开放与夯实与蒙古、俄罗斯的全方位开放合作基础两个方面。
  (一)继续深化全领域对内对外开放,支撑构建向北开放新格局
  “把内蒙古建设成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作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它首先是我国对外开放、经略周边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蒙古承担国家建设任务的使命担当,需要站在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高度,理解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重大任务。因此,内蒙古“桥头堡”高质量建设的基点,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