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内蒙古向北开放的主要成就与未来方向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筑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作为“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内蒙古理应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东三省的联合合作,成为我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过程中拓展向北开放的重要节点。
内蒙古高质量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不仅要从加强向北开放、促进对外经贸合作发展的视角,完善经济、贸易、技术、生态环境、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建设内容,还要按照我国新时代外交思想的总体要求、国家安全观总体要求出发,“在对外经济合作中,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既要算经济账,也要算政治账。对蒙古经济合作,要从大局考虑,从长远考虑。”“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思维出发,拓展“桥头堡”建设的覆盖领域,不仅是加强经贸合作、与毗邻国家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合作、边境边疆安全合作,还要从目标向内维护自身安全与发展,拓展到内外双向开拓“向北”视域内政治、文化、公共服务等涉及安全与稳定、竞合与发展等共同繁荣的各个领域,成为我国向北全面处理国家关系、服务国家战略的先锋。
当前,国际关系已经形成多元系统,国与国之间的往来不再单纯是两国历史文化政治等“一对一”状态,历史演变形成的“存量资源”。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对当期和未来的影响不断让位于各国的国内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态与态势,让位于各国出于解决国内发展矛盾而实时调整的战略对策,也让位于权衡利弊做出的在自己国家的国际关系系统中的站位。因此,内蒙古的桥头堡高质量建设,不仅要着眼于与俄罗斯、蒙古的全领域往来,还要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俄蒙经济走廊延伸国家、以及俄罗斯重要周边国家和蒙古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国家,用系统观念和世界整体意识谋划内蒙古桥头堡高质量推进的策略与措施。
(二)突出重点,夯实与蒙古、俄罗斯的全方位开放合作基础
新发展阶段确立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目标,对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提出了新的期许。内蒙古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应在与俄罗斯、蒙古交往中展现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大国外交的重要职责,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经略与俄罗斯、蒙古关系,践行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俄蒙经济走廊延伸国家、以及俄罗斯重要周边国家和蒙古对外关系政策的重要战略实施基地。在这一方向下,内蒙古应充分发挥与俄罗斯、蒙古国在语言、文化、经贸、生态保护等方面政府、企业、百姓民间交流交往的基础优势,积极在国家政策制定、对策与措施实施方面承担我国向北开放职能的重要智库,以及处理国际关系各类资源供给基地的作用,提高“桥头堡”建设站位,从服务国家大局、中央对外关系大局出发,动员政商工农学等全社会力量,围绕国家完善与推进经略周边的现实需要,加强与“桥头堡”辐射国家与地区的多领域交往、交流、合作,在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为主体的“智库”务实建设中,强化由企业家、商会、民间贸易协会、民间文化合作等各类社会组织构建的“智库”功能,以培育“桥头堡”外联智力资源和体系建设,为构建国家向北开放新格局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自治区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内蒙古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构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打造我国内陆开放高地和沿边开放重要支点。立足呼和浩特市交通基础设施及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备,我国与“一带一路”市场贸易往来也日益密切,输出的产品中文化产品及服务的贸易比重逐年增加,把握二连浩特、满洲里等边境口岸逐渐“空心化”趋势,将对外交流交往合作平台作为呼和浩特区域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借助国家培育和壮大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红利,推动建设对外文化服务平台。引进俄蒙消费供给资源,创办国家文化贸易基地,以文化消费高质量发展带动消费品质国际化提升;谋划辅助、激励内蒙古大型文化企业作为建设主体,在呼和浩特布置国家级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工作,推动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扭转“小散弱”的发展状况,向企业集聚度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强的集群化发展。通过文化交流平台建设,为国家及周边地区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提供对接国内市场和俄蒙市场的政策、人才、技术、供需等信息,以及金融、法律及渠道拓展等服务等等。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内政办发〔2021〕74号,https://www.nmg.g ov.cn/z wg k/zfxxg k/zfxxg kml/ghxx/zxgh/202111/t20211129_1963706.html?slb=true。
作者简介
于光军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经济学
内蒙古高质量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不仅要从加强向北开放、促进对外经贸合作发展的视角,完善经济、贸易、技术、生态环境、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建设内容,还要按照我国新时代外交思想的总体要求、国家安全观总体要求出发,“在对外经济合作中,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既要算经济账,也要算政治账。对蒙古经济合作,要从大局考虑,从长远考虑。”“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思维出发,拓展“桥头堡”建设的覆盖领域,不仅是加强经贸合作、与毗邻国家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合作、边境边疆安全合作,还要从目标向内维护自身安全与发展,拓展到内外双向开拓“向北”视域内政治、文化、公共服务等涉及安全与稳定、竞合与发展等共同繁荣的各个领域,成为我国向北全面处理国家关系、服务国家战略的先锋。
当前,国际关系已经形成多元系统,国与国之间的往来不再单纯是两国历史文化政治等“一对一”状态,历史演变形成的“存量资源”。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对当期和未来的影响不断让位于各国的国内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态与态势,让位于各国出于解决国内发展矛盾而实时调整的战略对策,也让位于权衡利弊做出的在自己国家的国际关系系统中的站位。因此,内蒙古的桥头堡高质量建设,不仅要着眼于与俄罗斯、蒙古的全领域往来,还要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俄蒙经济走廊延伸国家、以及俄罗斯重要周边国家和蒙古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国家,用系统观念和世界整体意识谋划内蒙古桥头堡高质量推进的策略与措施。
(二)突出重点,夯实与蒙古、俄罗斯的全方位开放合作基础
新发展阶段确立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目标,对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提出了新的期许。内蒙古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应在与俄罗斯、蒙古交往中展现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大国外交的重要职责,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经略与俄罗斯、蒙古关系,践行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俄蒙经济走廊延伸国家、以及俄罗斯重要周边国家和蒙古对外关系政策的重要战略实施基地。在这一方向下,内蒙古应充分发挥与俄罗斯、蒙古国在语言、文化、经贸、生态保护等方面政府、企业、百姓民间交流交往的基础优势,积极在国家政策制定、对策与措施实施方面承担我国向北开放职能的重要智库,以及处理国际关系各类资源供给基地的作用,提高“桥头堡”建设站位,从服务国家大局、中央对外关系大局出发,动员政商工农学等全社会力量,围绕国家完善与推进经略周边的现实需要,加强与“桥头堡”辐射国家与地区的多领域交往、交流、合作,在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为主体的“智库”务实建设中,强化由企业家、商会、民间贸易协会、民间文化合作等各类社会组织构建的“智库”功能,以培育“桥头堡”外联智力资源和体系建设,为构建国家向北开放新格局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自治区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内蒙古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构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打造我国内陆开放高地和沿边开放重要支点。立足呼和浩特市交通基础设施及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备,我国与“一带一路”市场贸易往来也日益密切,输出的产品中文化产品及服务的贸易比重逐年增加,把握二连浩特、满洲里等边境口岸逐渐“空心化”趋势,将对外交流交往合作平台作为呼和浩特区域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借助国家培育和壮大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红利,推动建设对外文化服务平台。引进俄蒙消费供给资源,创办国家文化贸易基地,以文化消费高质量发展带动消费品质国际化提升;谋划辅助、激励内蒙古大型文化企业作为建设主体,在呼和浩特布置国家级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工作,推动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扭转“小散弱”的发展状况,向企业集聚度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强的集群化发展。通过文化交流平台建设,为国家及周边地区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提供对接国内市场和俄蒙市场的政策、人才、技术、供需等信息,以及金融、法律及渠道拓展等服务等等。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内政办发〔2021〕74号,https://www.nmg.g ov.cn/z wg k/zfxxg k/zfxxg kml/ghxx/zxgh/202111/t20211129_1963706.html?slb=true。
作者简介
于光军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