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成绩、不足与建议
承包项目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在西非、南部非洲、东非、白俄罗斯、俄罗斯、白皙、沙特、印尼、巴基斯坦等国家,在工程承包、设计咨询等方面积极服务“一带一路”。2014年以来,甘肃省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承包工程业务累计完成营业额10亿美元,占全省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的37%,领域涉及一般建筑类、工业建设类、电力工程建设类等。甘肃省对外工程承包项目主要由少数国企经营,如中国甘肃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甘肃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八冶集团等。其中,中甘国际作为甘肃省唯一的“中”字头企业品牌,建成了一大批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和高质量的工程,累计完成海外业务经济总量近38亿美元。2021年完成经济总量38.74亿元。一些标志性的项目包括:中甘国际承担的9亿元的巴基斯坦城市固废收运项目、承接外交部和商务部累计合同额6.5亿元;中国电建集团甘肃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新签的津巴布韦旺吉电站三期扩建运营维护项目合同额达2.57亿美元;八冶安装建设公司中标玻利维亚穆通综合钢厂项目全厂公辅安装工程和DRI安装工程等。
(二)甘肃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平台和机制建设
甘肃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对外经贸、对外承包工程等方面企稳回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甘肃省对外开放性平台的建设和不断完善。
第一,积极搭建对外开放平台。
过去十年,甘肃省获批建成并运营兰州和敦煌航空口岸、兰州铁路口岸、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建成兰州、天水、张掖、金昌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建成兰州、天水2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开通14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国际(地区)航空客运航线过去十年由4条增至38条,出入境人数由3.4万人次增至30多万人次。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自2015年来累计实现进出口319亿元,占全省外贸比重从2015年的不足1%提高到13.3%。在口岸建设方面,十年来,甘肃省从只有一处兰州进境种苗指定口岸,发展到相继建成种苗、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木材、粮食、汽车、活体动物等进口口岸。甘肃兰州、金昌、天水、张掖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实力不断提升,是2016年首次开展综评时的22倍。2021年4个经济开发区实现进出口365.5亿元,占全省的62.6%;实际利用外资3519.3万美元,占全省的28.2%。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展会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兰洽会”先后邀请1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担任主宾国,举办百余项经贸合作交流活动。第六届敦煌文博会首次设立“中国-中亚和东盟发展合作论坛”,正在为促进中亚、东盟和中国三边的民心相通、经济合作、政策沟通,发挥至关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第二,积极推进互联互通。
甘肃在西北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通道优势,道路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甘肃段建设的基础。相关建设成效包括如下方面:
国际货运班列新通道不断开通且常态化运营。目前已开通中欧、中亚、南亚公铁联运、陆海新通道、中吉乌中亚新通道、兰州-连云港铁海联运等国际货运班列线路。截至2022年12月,累计发运2318列、88761车,货物184.295万吨,货值31.516亿美元。
三大国际陆港建设持续推进。过去十年,兰州国际陆港作为甘肃国际陆港龙头已经纳入2019年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成为我国对尼泊尔开放的三个内陆港之一。武威国际陆港作为进口肉类、进境木材指定口岸,持续扩展推动出口、形成产业集群、增加进口等方面的功能。天水国际陆港作为公路物流中心、铁路物流中心的作用不断凸显。
国际空港建设持续扩容。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主体合拢,嘉峪关国际空港、敦煌国际空港已批准实施。
不断提升甘肃省作为国内陆运的通道地位。连霍、青兰、福银、定武、十天、京新等国家级高速公路甘肃境内路段已全线贯通、所有市州于2015年底全部开通高速公路,成为东西向国际化陆桥大通道和南北向运输通道重要枢纽。
第三,积极构建经贸对接平台和营销体系。
组织参加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等,前五届进博会实现签约金额超过130亿美元。成功举办甘肃-泰国贸易合作谅解备忘录签订仪式,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线上对接。不断优化国际营销体系,积极打造境外信息、服务平台和营销网络。甘肃省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13个境外商务代表处,34家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84个国际营销网点。借助跨境电商设立海外仓以促进外贸发展。目前,甘肃省全部打通四种模式的跨境电商。2017-2022年,甘肃省累计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30.6亿元。加快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实施办法,认定捷时特等首批5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累计为省内超150家中小企业提供培关、检、汇、税、融等服务。国际陆港推广“国际班列+海外仓”运营模式,
(二)甘肃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平台和机制建设
甘肃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对外经贸、对外承包工程等方面企稳回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甘肃省对外开放性平台的建设和不断完善。
第一,积极搭建对外开放平台。
过去十年,甘肃省获批建成并运营兰州和敦煌航空口岸、兰州铁路口岸、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建成兰州、天水、张掖、金昌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建成兰州、天水2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开通14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国际(地区)航空客运航线过去十年由4条增至38条,出入境人数由3.4万人次增至30多万人次。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自2015年来累计实现进出口319亿元,占全省外贸比重从2015年的不足1%提高到13.3%。在口岸建设方面,十年来,甘肃省从只有一处兰州进境种苗指定口岸,发展到相继建成种苗、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木材、粮食、汽车、活体动物等进口口岸。甘肃兰州、金昌、天水、张掖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实力不断提升,是2016年首次开展综评时的22倍。2021年4个经济开发区实现进出口365.5亿元,占全省的62.6%;实际利用外资3519.3万美元,占全省的28.2%。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展会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兰洽会”先后邀请1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担任主宾国,举办百余项经贸合作交流活动。第六届敦煌文博会首次设立“中国-中亚和东盟发展合作论坛”,正在为促进中亚、东盟和中国三边的民心相通、经济合作、政策沟通,发挥至关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第二,积极推进互联互通。
甘肃在西北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通道优势,道路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甘肃段建设的基础。相关建设成效包括如下方面:
国际货运班列新通道不断开通且常态化运营。目前已开通中欧、中亚、南亚公铁联运、陆海新通道、中吉乌中亚新通道、兰州-连云港铁海联运等国际货运班列线路。截至2022年12月,累计发运2318列、88761车,货物184.295万吨,货值31.516亿美元。
三大国际陆港建设持续推进。过去十年,兰州国际陆港作为甘肃国际陆港龙头已经纳入2019年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成为我国对尼泊尔开放的三个内陆港之一。武威国际陆港作为进口肉类、进境木材指定口岸,持续扩展推动出口、形成产业集群、增加进口等方面的功能。天水国际陆港作为公路物流中心、铁路物流中心的作用不断凸显。
国际空港建设持续扩容。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主体合拢,嘉峪关国际空港、敦煌国际空港已批准实施。
不断提升甘肃省作为国内陆运的通道地位。连霍、青兰、福银、定武、十天、京新等国家级高速公路甘肃境内路段已全线贯通、所有市州于2015年底全部开通高速公路,成为东西向国际化陆桥大通道和南北向运输通道重要枢纽。
第三,积极构建经贸对接平台和营销体系。
组织参加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等,前五届进博会实现签约金额超过130亿美元。成功举办甘肃-泰国贸易合作谅解备忘录签订仪式,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线上对接。不断优化国际营销体系,积极打造境外信息、服务平台和营销网络。甘肃省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13个境外商务代表处,34家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84个国际营销网点。借助跨境电商设立海外仓以促进外贸发展。目前,甘肃省全部打通四种模式的跨境电商。2017-2022年,甘肃省累计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30.6亿元。加快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实施办法,认定捷时特等首批5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累计为省内超150家中小企业提供培关、检、汇、税、融等服务。国际陆港推广“国际班列+海外仓”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