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3版
甘肃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成绩、不足与建议
    兰州中川机场

贸数据未纳入甘肃省的经济统计口径中。与之相比,成都、西安、重庆等地产业集群度更高、企业吸附效应更好、出口补贴力度更大,使得中西部外向型企业通过甘肃口岸出口产品的动力不足,兰州铁路口岸的货源也不够稳定。
  (四)营商环境存在短板,对外向型企业的吸引力有待提高
  尽管过去十年,甘肃省整体的营商环境有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短板。一是服务外向型优势产业的政策、机制、法律和平台建设存在较大改进空间,便利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比如,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中川机场、铁路口岸分属不同的关区代码,内部的信息化系统相互独立,区港间尚未形成联动效应。二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有待提高,体制性交易成本较高。比如:民企融资难,融资渠道窄、周期长、数额少,尤其是对科技型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配套资金不够;地方政府政策稳定性有待提高,服务企业的主动性较弱,尚未构建起稳定、良好的政企关系;职权部门国际交流较少,对国际市场需要的产品了解不够,无法在政策指导上帮扶企业,企业对外经济合作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单打独斗;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不高,政府工作人员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现象突出,例如企业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较长,海关业务管理有待优化;出口退税时间较长,往往一单的周期长达半年。三是相关资源优势难以发挥。比如,甘肃省丰富、成本低廉的光电、风电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甘肃省本土企业用电成本的优势。四是人力结构落后,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兰州身处西北腹地,人才难吸引、难扎根、难生长、难发展的问题突出,政府对相关人才的激励性政策力度不大,外向型企业中了解海外市场、了解外贸知识、了解外贸规则、了解对象国语言和社会的专业性人才匮乏,甘肃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种子、苹果、洋葱、马铃薯)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欠缺。2022年,就外向型优势产业发展情况,甘肃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针对全省188家外向型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其中有66家(35.11%)受访企业对“人才支持”政策表示一般、不满意或特别不满意。
  (五)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正处于“动荡变革期”,甘肃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面临更多外部挑战
  目前,随着俄乌冲突久拖不决、中美关系前景不明,国际政治秩序、国际经济秩序发生几十年以来的深刻调整,国际不确定性因素有增无减。加之美国政府加速推动与中国的产业链脱钩,大力推行印太经济框架,使全球割裂为单独的气泡,阻挠“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理念,企业长期对外经济合作的稳定预期被打破。在对外贸易方面,随着全球经济衰退迹象明显,发达经济体的需求下降明显,甘肃省出口压力进一步加大。在对外投资、承包工程等方面,全球通胀使多国纷纷加息,在扩张债务、引进投资等方面趋于谨慎。目前各国推出的“限制或监管性投资政策措施数量”创历史新高。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将抑制国际投资热情和能力。同时,“一带一路”已从“大规模”建设转向“高质量”建设阶段,工程承包竞标将更趋激烈。甘肃省相关企业作为地方国企,与央企在资质、融资能力、业绩、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存在差距。加之,省内相关各类企业的生产要素和优势资源有限,企业抱团走出去先天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