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西安担当
西安积极探索复制推广“陕鼓模式”“隆基模式”,引导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构建全球化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总投资7.8亿元,占地面积68亩,总建筑面积14.38万平方米,计划今年8月投入使用,目前工程建设已基本完工。
据介绍,该项目定位社区型产业园区,可以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对外服务贸易等海内外大、中、小型企业提供定制化载体空间,以及人才引进、产品展示等全方位配套服务。中欧合作产业园项目着力引进欧洲和国内掌握尖端技术的智能制造中心企业,是中西部地区推进国际合作的重要示范园区,形成“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向通道。
目前,陕西拥有5个国家级经开区和24个省级经开区、7个综合保税区,数量居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工贸易产业园、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服务出口基地等国家级试点相继获批,指定口岸达8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达13家。
与此同时,陕汽、陕鼓等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积极拓展中亚市场,从实物商品扩展到服务、技术、投资等领域。西安积极探索复制推广“陕鼓模式”“隆基模式”,引导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构建全球化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陕鼓模式”旨在引导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发展服务环节,推动生产服务型企业创新服务供给,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和全产业链价值。陕鼓在转型发展中秉承“要为客户找产品,不为产品找客户”的市场价值观,不断通过服务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为客户量身打造个性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延伸服务领域,拓展服务边界。践行“一带一路”,聚合优势资源,深耕海外市场,积极融入双循环新格局的协同发展中。
2022年,陕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陕建、延长、法士特、陕汽、陕鼓、陕煤等一大批企业集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彰显了国际合作中的陕西力量。
《要点》中还提到,支持优势企业在中亚国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信息技术产业园,推动西安爱菊粮油集团在北哈萨克斯坦州、科斯塔奈州建设粮食物流集散中心(海外仓)。依托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国家气象大数据应用中心(西安),建立“一带一路”气象保障服务体系。
科技人文交流大放异彩
仓颉造字、张骞凿通西域、老子讲授《道德经》……陕西的人文瑰宝荟萃,如何让这些独有的历史文化更有感召力,成为“一带一路”国家人文科技交流中的情感枢纽?西安从打造多项人文交流活动平台、促进国际人才交流培养、打造国家“丝绸之路产学研用平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增强科技教育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故事。
《要点》中提到,办好“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创新办好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国际艺术节、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借力这些活动已形成的品牌影响力,加强传统文化传播交流。
同时推进“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建设,与中亚、西亚、南亚在联合考古、遗产保护、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快成立“一带一路”西安实践研究院,不断提升西安“文化之都”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促进国际人才交流培养。将西安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留学生之城。加强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的引进培养。大力争取中亚国家高校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积极参与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共同体。
据环球网报道,目前,在陕西留学的中亚青年,除了学习商务管理、工程建筑、机械技术和汉语语言,也拥有了更多实习和就业的机会,许多中亚国家青年已经成为贸易使者。
在西安国际港务区“一带一路”电商中心,超过500人的中亚国家留学生和各国青年,通过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销售蜂蜜、糖果、面粉、食用油等中亚国家产品,并在本国开起了实体店,进口销售中国的手机等各类电子产品。
在中哈(西安)商贸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场站项目开工仪式上,来自哈萨克斯坦小伙儿阿金汉·别杰洛夫,作为哈铁快运股份公司的员工,现场见证了中哈物流合作的又一里程碑。阿金汉兴奋之余,也满腔自豪。2005
总投资7.8亿元,占地面积68亩,总建筑面积14.38万平方米,计划今年8月投入使用,目前工程建设已基本完工。
据介绍,该项目定位社区型产业园区,可以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对外服务贸易等海内外大、中、小型企业提供定制化载体空间,以及人才引进、产品展示等全方位配套服务。中欧合作产业园项目着力引进欧洲和国内掌握尖端技术的智能制造中心企业,是中西部地区推进国际合作的重要示范园区,形成“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向通道。
目前,陕西拥有5个国家级经开区和24个省级经开区、7个综合保税区,数量居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工贸易产业园、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服务出口基地等国家级试点相继获批,指定口岸达8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达13家。
与此同时,陕汽、陕鼓等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积极拓展中亚市场,从实物商品扩展到服务、技术、投资等领域。西安积极探索复制推广“陕鼓模式”“隆基模式”,引导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构建全球化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陕鼓模式”旨在引导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发展服务环节,推动生产服务型企业创新服务供给,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和全产业链价值。陕鼓在转型发展中秉承“要为客户找产品,不为产品找客户”的市场价值观,不断通过服务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为客户量身打造个性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延伸服务领域,拓展服务边界。践行“一带一路”,聚合优势资源,深耕海外市场,积极融入双循环新格局的协同发展中。
2022年,陕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陕建、延长、法士特、陕汽、陕鼓、陕煤等一大批企业集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彰显了国际合作中的陕西力量。
《要点》中还提到,支持优势企业在中亚国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信息技术产业园,推动西安爱菊粮油集团在北哈萨克斯坦州、科斯塔奈州建设粮食物流集散中心(海外仓)。依托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国家气象大数据应用中心(西安),建立“一带一路”气象保障服务体系。
科技人文交流大放异彩
仓颉造字、张骞凿通西域、老子讲授《道德经》……陕西的人文瑰宝荟萃,如何让这些独有的历史文化更有感召力,成为“一带一路”国家人文科技交流中的情感枢纽?西安从打造多项人文交流活动平台、促进国际人才交流培养、打造国家“丝绸之路产学研用平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增强科技教育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故事。
《要点》中提到,办好“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创新办好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国际艺术节、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借力这些活动已形成的品牌影响力,加强传统文化传播交流。
同时推进“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建设,与中亚、西亚、南亚在联合考古、遗产保护、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快成立“一带一路”西安实践研究院,不断提升西安“文化之都”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促进国际人才交流培养。将西安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留学生之城。加强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的引进培养。大力争取中亚国家高校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积极参与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共同体。
据环球网报道,目前,在陕西留学的中亚青年,除了学习商务管理、工程建筑、机械技术和汉语语言,也拥有了更多实习和就业的机会,许多中亚国家青年已经成为贸易使者。
在西安国际港务区“一带一路”电商中心,超过500人的中亚国家留学生和各国青年,通过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销售蜂蜜、糖果、面粉、食用油等中亚国家产品,并在本国开起了实体店,进口销售中国的手机等各类电子产品。
在中哈(西安)商贸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场站项目开工仪式上,来自哈萨克斯坦小伙儿阿金汉·别杰洛夫,作为哈铁快运股份公司的员工,现场见证了中哈物流合作的又一里程碑。阿金汉兴奋之余,也满腔自豪。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