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1版
陕西共建“一带一路”回顾与展望
延安、宝鸡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达到12家。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实质性运行,丝博会、农高会、欧亚经济论坛等国际展会影响力日益增强。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一带一路”国际交流的深入,进一步促进了陕西与多地外向型经济增长。截至2022年,陕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128.9亿元,增长41%,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3.3%;对RCEP其他国家进出口1902.8亿元,增长1.2%,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9.4%。
  (三)国际产能合作稳步开展,产业聚集效应逐步凸显
  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陕西积极打造“一带一路”经济合作重要支点。国际产能合作持续深化。推广“一园两地”新模式,加快建设“中俄”“中欧”等国际合作园区,中俄两方园区共引进81家企业、3家院士工作站入驻。现代农业国际合作稳步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揭牌建设,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创新港聚集11家国际合作研究机构和外资企业,在美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建设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海外陕西”空间不断拓展。哈萨克斯坦爱菊粮油工业园、吉尔吉斯斯坦中大工业园区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支持计划,纳入商务部境外经贸合作区监测统计,成为境外合作园区的典范,西安爱菊粮油集团依托国际港务区的港口功能和中欧班列“长安号”的物流通道与哈萨克斯坦开展产能合作,已成为哈萨克斯坦最大的油脂加工企业;陕煤集团石油炼化项目成为吉尔吉斯斯坦最大投资项目,陕鼓集团成为捷克蒸汽轮机主要制造商EKOL公司第一大股东,西电集团在埃及和印尼、陕西有色在澳大利亚等开展了广泛的投资与合作。陕西与非洲的基础设施合作持续加强。从高速路到机场,从能源到电力,这些项目为非洲发展作出了贡献。
  (四)人文交流形式多样、科教文卫交流合作亮点纷呈
  十年来,陕西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支持和指导西安市打造“一带一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示范区、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联盟”。疫情期间,在线成功举办第十一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文化旅游发展研讨会、第二期“陕西产业外事会客厅暨中国(陕西)-德国专用车产业研讨会”、第一届超快科学国际会议等重大会议,组织举办“春之路——庆祝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建交三十周年”云端文艺演播等活动。举办“搭上长安号感受西引力”国际友人走进国际港务区、孔子学院联盟成立大会等交流活动。持续扩大国际“朋友圈”,国际友城数量突破百对,遍布五大洲41个国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领域交流合作亮点纷呈。在全球设立8个离岸创新中心、4个海外科技服务站、5个海外研发中心,向境外出口技术3000余项。国际汉唐学院、中国书法学院、沣东国艺馆等平台相继落地。建设丝绸之路文物考古中心、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中心等,“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影响力不断提升。
  (五)区域开放协同共进,构筑“一带一路”多点支撑格局
  陕西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加速东西双向开放的背景下,陕北、关中、陕南竞相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参与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布局,积极盘活区域内各种资源要素,实现企业、产业、区域“共舞”,三大区域加速协同发展,各区域的要素活力正在不断释放,尤其是口岸建设也正在成为陕西三大区域释放要素活力的有力抓手。陕西充分借助“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形成以西安重点口岸为龙头,宝鸡、渭南、榆林、延安、汉中等口岸为节点,辐射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陕西口岸新形态。陕北积极推动东西南北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榆林利用煤博会和羊毛绒产业博览会等对外贸易平台,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推动榆林企业和产品走出去,与中亚乃至欧洲国家广泛开展经济、技术与贸易合作。延安通过区域融合、优势互补,推动东西南北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谋求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陕南利用绿色生态优势加速发展崛起。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正在让当地的绿色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陕西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趋势展望
  2023年,共建“一带一路”将进入下一个新的十年,面临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从国际层面看,国际上各类贸易合作协定的签订有望促使“一带一路”成为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金融危机后各国为了摆脱经济复苏乏力,都在不断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成功签署与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对推动欧亚大陆自由贸易网络的互通和多边贸易规则的发展都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有望促使“一带一路”成为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从国内层面看,党的二十大为陕西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