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9版
何以中国: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相互成就
裕,实现几千年来中国人民追求“大同小康”的社会愿景,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文化上,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将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从精神上能够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义利相兼”。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将使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转化、共享,激发全体人民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历史创造精神,实现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提炼总结和总体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特征和优势,是打破西方现代化话语垄断的理论方案。作为对资本主义现代化局限性的扬弃和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为实现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均衡和兼容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处理市场经济与精神道德的关系,优化人际关系,维系并强化公序良俗,提供了现实的可能。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话语体系,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证明了现代化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展现了一种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18]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以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助力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重新调适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缓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关系,更新了现代化发展中资本主导的物化逻辑,突出了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心地位,肯定了人在文明形态中的主体地位,以“新”的道路推动了人与社会互相促进的现代化进程,是真正重视“人”自身价值的人类文明,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模式,从而使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充分保有自主性,克服现代化所造成的均质化对文明多样性的破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载《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8页。
  [2]习近平:《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载《人民日报》,2023-02-08(01)。
  [3]习近平:《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载《人民日报》,2023-06-03(01)。
  [4]班固:《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北京:中华书局,1962:1640页。
  [5]王育民:《中国人口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3页。
  [6]赵孟:《2022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666万,意味着什么?》,http://zjnews.china.com.cn/yuanchuan/2023-02-03/366332.html。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4页。
  [8][9][14][15][17]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77+89+23+1460+103页。
  [10]黎凤翔撰:《管子校注》,梁运华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4:924页。
  [11]高炳亮:《共同富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价值优势》,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7-03(01)。
  [12]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北京:中华书局,2013:2581页。
  [13]朱谦之:《老子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4:103页。
  [16]李士厚:《影印原本郑和家谱校注》,昆明:晨光出版社,2005:6页。
  [18]韩喜平:《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贡献》,载《人民论坛》,2023(10):8-13页。
  作者简介
  梁克敏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史、中国中古城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