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2版
近现代黄河与中华现代文明
    壮丽如画的龙羊峡

济卫工程。1959年,毛泽东提出骑马游黄河、长江。1954-1955年的黄河治理计划。全国人大批准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远景规划是在黄河干流梯级开发规划:第一段龙羊峡至青铜峡,水利发电;第二段青铜峡到河口镇,灌溉和航运;第三段河口镇至龙门,发电;第四段龙门至桃花峪防洪、发电。共和国在继承前代加强下游堤防,整治下游河道的治黄方案时,大规模兴建水利水电工程,积极开展中下游水土保持工作也是现代中国发展必然途径。
  邓子恢引用郭沫若的诗“我若不把洪水治平,我怎奈天下的苍生?”1957-1961年的三门峡水利枢纽——万里黄河第一坝,打下二战后苏联技术模式烙印。推动农业生产与发展的水利高潮是1955年发起,1957年的农田水利运动,李準的《李双双小传》就是反映大兴农田水利时由于缺少劳动力妇女也参加生产劳动的故事。在1960年代出版的《红旗歌谣》里处处可见新中国水利建设的描述。1960年代的青铜峡水利枢纽结束了宁夏无坝引水的历史,镌刻着红色中国历史记忆,充盈着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昂扬的奋斗精神。唐代韦蟾诗中所写的“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鸣。”引黄灌溉将中华文明向北又推移了几个纬度。1978年龙羊峡水库开工,1992年竣工,1988年李家峡水库开工,1991年10月截流,2001年竣工,新中国建立后黄河流域形成的灌区主要分布在湟水两岸、甘宁沿黄高原、宁蒙河套平原、汾渭盆地、黄河下游平原、河南伊洛沁河及山东大汶河谷川地,其中河套平原灌区、汾渭灌区和下游引黄灌区的灌溉面积占全河的70%以上,用水量80%。
  修建红旗渠是共和国历史上的重大水利事件。1960年代,林县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奋战近十年修建了一条人工天河,共消平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架设151座渡槽,修起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支渠遍布各乡镇的水利工程,体现太行山里的逆天改命精神,愚公移山精神。阮章竞曾在其《漳河水》里写道:“漳河水,九十九道湾,层层树,重重山,层层绿树重重雾,重重高山云断路。”红旗渠引漳河水灌溉,克服重重苦难,彰显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八五”重点项目,上距三门峡水库130千米,下距郑州花园口128千米。1990年代在小浪底筑坝则是黄河在中上游最后一个筑坝有利的地域,对防洪、减淤、发电、灌溉和防凌都有重要作用。因此,该水利工程对治理开发黄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文明演进被地理资源决定。中国式现代化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生态困境,或者因为特定的生态危机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发展模式。因此,要在更快、更高、更强的现代性逻辑中,重铸自然秩序,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近代意义上的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自然环境下的生存状态,是生命科学的核心概念,是生物群落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现代生态指从生物的生存状态深入到人的生存状态。从清末的洋务运动开始到20世纪初,追求工业化,工业化形成与扩张,到工业化的结构。2012年党的十八大上,正式把生态文明作为发展战略,意味工业化时代,一百多年形成的各种利益结构调整需要进一步改进。生态文明是一场全方位的伟大变革,是一种观念彻底变革,1962年,蕾切尔写下《寂静的春天》引发世人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1948年,《大地伦理》“万物含生”,美国缪尔被尊称为“美国国家公园之父”。1864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州立公园,于1890年继黄石公园成为世界第二座国家公园。
  中国式现代化是根植于五千年灿烂中华文明沃土中的现代化,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同频共振、同向共进的现代化。1950年代成立了水保三站:(1)1951年,在陇东黄土高原董志源腹地西峰镇成立西峰水土保持工作站。(2)1952年,黄委会将陕西省扩建的绥德米脂水土保持站并入陕北水土保持工作推广站。(3)1953年,中国第一个水土保持科研机构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室移交黄委西北黄河工程局,更名为陇南水土保持工作推广站。1953年5月5日,400名查勘队员分成9队走上黄土高原,展开对黄河中上游的无定河、泾河、三川河、皇甫川、窟野河、北洛河、延河等31条支流进行查勘,历时八个月。
  1954年,黄委会对黄河流域的湟水、庄浪河、祖厉河、清水河进行查勘。1950年代的两次查勘是中国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