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5版
乡村振兴视域下“医养康养相结合”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统人文资源为乡村经济发展创收。
  贵州“医养康养相结合”养老 服务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近年来,贵州顺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探索“医养+康养”养老服务产业模式的创新。
  1、“两院合一”的板桥模式:深化医养结合,助推乡村康养产业
  遵义市板桥镇卫生院与养老服务中心是两个相邻的机构,为了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两部门筹集专项建设资金建设了“养生长廊”,打通了两部门之间的物理屏障,为老人就医提供了快捷便利通道;同时卫生院在养老服务中心内设立了医护办公室、处置室、观察室、康复室、足疗室以及专门的“医养结合”中心办公室,实现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的无缝衔接。此外,卫生院还为养老服务中心的每一个老人建立了个人档案,建立了慢性病随访指导,重点管理机制,定时查房巡查,医养共建,切实做好医养结合。
  遵义市板桥镇舒适的气候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来自周边省市的老年游客到此度假避暑。为此,卫生院和养老服务中心将医养服务进行了延伸,对入住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游客提供个人医疗康养建档登记。游客在医院内可以享受到无需挂号优先就诊以及先诊疗后付费的优惠政策。此外,卫生院还与镇内的二十多家康养民宿签订服务合约,为避暑游客免费开展健康医疗卫生服务,以医疗服务促进了板桥镇旅游经济的发展。
  2、“中医药+旅游”的黔东南州模式:医药助养,旅游搭线
  黔东南州被誉为“天然药库”,素有“苗药三千”“单方八百”之称,是全国、全省道地药材主产区。黔东南州先后印发了一系列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推进苗侗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文件,加强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和民族医药传承发展。通过医疗机构能力建设,2022年黔东南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比例达到87.5%,全州208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中医馆建设全覆盖。
  “十三五”以来,黔东南州在加大养老服务事业资金投入的同时,依托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两大优势产业,以苗蒸堂、瑶浴、苗药养生城等为代表,推动大健康与大生态、大旅游有机融合发展,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黔东南州成功入选国家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贵州“医养康养相结合”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贵州“医养+康养”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国内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发展观念的滞后阻碍了“医养+康养”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医养结合”和“康养旅游”在我国还是新生不久的产物,人们缺乏对其深层次的认识。很多地方将医养和康养作为两个不同的产业来进行发展定位,这就造成了在康养产业发展中,医疗、医药卫生养老服务功能在方案设计阶段就没有加以充分考虑,很多康养旅游与传统的观光旅游、悠闲旅游很难做出实质上的区分。“医养+康养”观念的缺位,这是众多地区康养产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2、社会资本投入大幅度提高,但过分倚重商业地产
  “医养+康养”养老服务产业关联城市建设、民风民俗、文化教育、社会安全、生态环境等众多领域,是集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诸多业态于一体的产业链。[2]“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标志着康养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康养产业成为巨大的风口。然而,许多地区缺乏对康养产业链的深度理解,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将其运作为单一的养老地产,以打造康养产业为噱头开发房地产,而在医疗资源配套、护理服务等方面并未达到康养要求。
  3、“医养+康养”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缺乏建设标准
  从建设标准来看,我国对康养旅游示范基地设立了建设标准,但是《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中并没有医疗、医药服务方面的要求,这不仅造成康养旅游建设先天就缺乏“医”的影子,也造成了各地“医养+康养”养老服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完全根据建设者的自身理解来随意添入“医”的元素。建设标准的缺乏使得现有康养旅游产业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与传统旅游产品相区分,养生特色难以突出,优质的康养资源优势未能转化成产品优势,离“医养+康养”养老服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尚有较大距离。
  4、政策整体向好,但制约仍旧明显
  当前有关政策对医养结合、康养旅游支持力度很大,逐渐形成了对医养结合、康养旅游的顶层设计。国家在土地供应、资金补助、税收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是落实到地方,或是未将国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