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9版
高职院校加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导队伍,设置就业教育讲座、校友分享会等,鼓励其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专业发展水平等,开展针对化的就业指导工作。积极联合、联系用人单位,为人才提供更多的交流了解机会,确保人才有机、有序流入科研行业和市场领域。助推教育科研人才一体化协同机制运行。
  (五)重视科技反哺,激活协同发展动力源
  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机制建设时,同样要重视科技的强大反哺能力,将科技恰当、适宜地融入到教育改革、人才培养进程中来,提高育人效率的同时确保协同发展效能。现阶段可借鉴的融合应用案例较多,如通过“云课堂教学考核系统”改变以往单一、刻板的教学考核方式,提高考核评价客观性、全面性,为特色人才培养计划的推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科研项目的顺利推进注入活力。
  通过“实习质量监控管理平台”与企业教师商议制定实习计划,定期沟通学生实习表现和进度,[3]从而做好动态化调整和更新,确保实习质量的提升。通过“大数据育人监测平台”进行教学管理、科研动向分析、就业趋势预测等。
  (六)革新教育形式,开创协同发展新手段
  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机制建设过程中,务必要牢牢把握专业课建设需求,用科学、多元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氛围、提升课堂质量。要正视现有课堂模式方法单一、氛围枯燥的状况,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育人模式,让学生以更加放松、投入的状态参加到主动探究进程中来,着力提升其创新创造意识、动手实践能力,为其科研素养、专业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可以引进项目驱动教学法、翻转课堂法等锻炼学生探索知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有助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机制的建设运行。目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引入技能大赛、“1+X”证书制度,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4]等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利用所学参加技能竞赛、考取职业证书,参加共享工厂实训等,为一体化协同机制的发展提供支持。
  (七)建设双师团队,增强协同发展驱动力
  教师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中重要的引导者、推动者,学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的中坚力量,其素养能力直接影响协同发展成效。通过双师团队的建设增强协同发展驱动力,以协同机制为依托,积极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根据院校办学实际提炼师德师风建设评估指标,将其纳入年终考核、职称评定环节,激励教师自觉约束教学、科研行为。
  明确教师招聘标准,编制系统化的高等人才引进细则,把好人才准入关卡。同时健全教师发展制度,成立专门化的院系教师发展中心,根据岗位性质、职责等制定针对化的培训体系,定期提供外出交流进修机会,为教师团队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培训环节务必要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契合,对于企业教师要着重开展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培训,鼓励其应用多元教学手段提高人才科研素养、专业技能,保障教育质量的优化,对于院校教师则要着重加强专业技能、行业动态的培训,引导其通过多样渠道把握行业发展前景、掌握行业前沿技术等。[5]
  结 语
  综上所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具有鲜明的前瞻性、科学性特征,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我国内外发展形势作出的基础性、战略性号召。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务必要给予充分重视,积极提高科研投入,坚持立德树人基本方向,以高效的校企合作、就业指导提高人才市场竞争力,助推人才布局协调发展,同时不断革新教育形式,完善教师团队搭建培训机制,为协同发展格局的优化提供强劲助力。
  参考文献
  [1]郝天聪、石伟平:《高职院校的科研锦标赛:表现形式、形成机制及改革建议》,载《高等教育研究》,2020,41(11):66-72页。
  [2]周建松:《精准把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要义》,载《中国高等教育》,2020,651(12):62-64页。
  [3]郭哲、徐立辉、王孙禺:《面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工程科技人才需求特质与培养趋向研究》,载《中国工程科学》,2022,24(02):179-188页。
  [4]鲁武霞:《高职产教融合的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架构理念与核心要素》,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764(04):80-85页。
  [5]刘九峰:《科技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研究》,载《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24):35-36页。
  作者简介
  吴 薇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科研管理和学报编辑相关工作
  冯梓淇 西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MBA研究生在读,西安市高新区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