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7版
数字赋能西藏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3拉萨雪顿节开幕式文艺演出上,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再次上演。

台剧《金城公主》等一大批特色文化项目走向市场。植根于西藏文化沃土、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动漫、影视、唐卡等文化产品市场反响良好。
  西藏持续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各地市相继举办系列文化旅游节,其中藏博会和雪顿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86.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10亿元。旅游新业态“景”上添花,更为西藏旅游市场吸引了众多年轻游客。2023年7月,喜马拉雅音乐节在拉萨唱响,2场音乐会累计关注超过2万人次。8月,一场由西藏青年创意发起的民间文化节“圣山林卡”,三天引流数千人。跨界摄影展、文创市集、艺术家分享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尽情展示了传统藏式文化美学与青年潮流文化碰撞的火花与魅力。9月,西藏味道美食体验周拉开帷幕,来自西藏各地的美食达人为游客带来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味蕾盛宴。携程中秋国庆订单大数据显示,入藏游客中,90后排名占比第一,占游客总量42.44%;80后排名第二,占游客总量27.44%;00后排名第三,占游客总量8.3%。
  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数据显示,2023年1至9月份,西藏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966.67万人次,同比增长67.4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5768人次,同比增长902%;接待国内游客4958.09万人次,同比增长67.19%。实现旅游总收入593.98亿元,同比增长46.2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4942万美元,同比增长1111.2%;国内旅游收入590.48亿元,同比增长45.45%。
  9月27日,西藏出台《西藏自治区关于促进夜间经济和假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积极推动特色民族文化展示、展演、体验、鉴赏不断向夜间延伸,旅游业进一步提质扩容,旅游经济释放强劲活力。据《西藏日报》采访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厅长汪晓冬表述,“2023年西藏持续培育一批更具特色的专项、精品旅游产品线路,努力用资源吸引游客、用服务留住游客,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游体验。”
  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展望
  (一)以顶层设计为依据,落实融合创新新理念
  2018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成立,是文化与旅游实现文旅融合的重要契机。在此基础上,需要在西藏做好顶层设计,推进“十四五”期间文化旅游发展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2018年印发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2019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为落实文旅融合数字化转型发展奠定基础。聚焦西藏文旅融合数字化建设,有效解决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数字贫困”现象,缩短西藏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上的差距,最大限度地保障民众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解决文旅融合发展数字化建设主体单一、经费来源有限、参与机制不健全等现状,积极拓展文旅参建主体,扩大市场准入,引导民间公共文化机构、文化企业、文旅发展基金会、志愿者团体等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在文化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呈现等领域急需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搭建从内地到西藏,辐射南亚文化带的文旅数字桥梁。发掘如《格萨尔王》这一脍炙人口故事的内核,打造西藏品牌IP,携手共建文旅数字内容新生态等。依靠各类市场主体,引入优秀文旅企业,增强文化旅游产业活力,提升数字公共文化生产建设的总量和质量,都是对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新机遇,推动从文化自觉到旅游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以文旅援藏为纽带,创建西藏文旅新供给
  近几年来,盘活西藏旅游资源,带动文旅产业发展也成为全国援藏的一个重要杠杆。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资金进入西藏,投资建设旅游特色小镇,其中,最知名的是广东省投资38亿元建设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特色小镇优良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它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可能性。除了应用农旅结合的天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基底外,西藏特色小镇的建设另一特点应强调宜居。在西藏低海拔地区打造宜居旅游新理念,以陈塘镇为例,宜居将作为核心竞争力,以乡村和生态游为纽带,促进与周边农牧区之间形成道路、通信、电力、环卫、地下管廊等基础设施的联通格局加速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其次,打造“一日游”文化旅游线路,以陕西省援建西藏阿里,打造噶尔县“一日游”线路为例,成功在海拔近4800米的地方建成了阿里第一个也是亚洲首个暗夜公园,是阿里高原上打造的一条集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