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4版
文旅融合背景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善,文物完好率达95%,文物整体利用率达80%,文物安全事故“零发生”。
  (二)文商旅城融合,产城景一体化
  充分发挥旅游大民生、大产业、大展示的功能,推动文商旅城深度融合,提升文旅产业能级,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和特色品牌,探索“产业+平台+园区”发展模式,做强文化创意、旅游演艺、广告传媒等内容产业,推动创建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高品质推动实施长嘉汇、红色三岩、大鹅岭景区建设,以“重庆母城、人文渝中”为核心,聚焦“文化游”“山水游”“都市游”三张名片,连续举办重庆国际都市文化旅游节暨城际旅游交易会,开展重庆国际都市文旅消费节暨“元宇宙”文旅大会等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推出“文化之旅”“健康之旅”“时尚之旅”“休闲之旅”“浪漫之旅”等主题线路,两江游、洪崖洞、长江索道、李子坝轨道穿楼等景区景点广受游客追捧,云端之眼观景平台亮相央视春晚。贰厂文创公园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获市政府督察激励表彰,相继获得“全国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优秀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
  (三)注重科学规划,优化空间布局
  东部为半岛区域,集聚了解放碑、洪崖洞、十八梯、山城巷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地标,打造传承巴渝文化、承载乡愁记忆的历史人文风景眼,体验山环水绕、观览两江汇流的山水城市会客厅。中部为两路口-鹅岭片区,两路口片区的大田湾体育场-文化宫-大礼堂片区集中展示了西南大区传统风貌,承载建国初期重庆城市记忆、历史情感,加快集聚文化、旅游、体育要素,打造体旅融合的体育产业示范园区。西部为红岩村-重庆天地-时代天街片区。红岩片区重在加强红色资源利用和城市更新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依托“红色三岩”革命历史文化遗址,完善配套设施,将红岩文化公园整体打造成为国家级红色文化地标、全国一流红色旅游目的地。
  (四)注重服务质量,高标准建设配套设施
  区域内公共交通配套便捷完善,有机构建跨江索道、崖壁扶梯、观光巴士、山城步道等特色交通,兼顾公共交通组织与文化旅游体验,开通红色三岩都市观光巴士,延伸机场大巴专线至解放碑商圈,推出“开往春天的列车”“轨道穿楼”、长江索道、凯旋路电梯、皇冠大扶梯等交旅融合品牌,推进李子坝、贰厂文创公园、山城巷等热门景区周边停车场建设,开通特色旅游巴士8条,增设旅游停车位1200个。新中国第一个甲级体育场——大田湾体育场全面焕新,建成滨江步道环绕、山城崖道纵横的90余公里健身步道系统。聚焦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汇聚星级及高品质酒店21家、民宿7000余家、旅行社248家、离境退税商店26家、国际知名品牌283个,重塑中华老字号、巴渝老商号影响力,引进打造餐饮品牌首店、黑珍珠品质店、国际美食店等新兴业态。
  结 语
  发展文旅产业、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在重庆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渝中区具有重庆“母城”独特的省(市)政治中心优势、主城都市区核心优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系统精细的城市治理体系,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要素支撑。其以“小地域”发展“大旅游”,打造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区、文化大区、文化强区,在重庆文旅融合发展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研究解析渝中区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可以为其他省(市)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提供较强的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柴寿升、孔令宇、单军:《共生理论视角下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机理与实证研究——以台儿庄古城为例》,载《东岳论丛》,2022,43(04):121-130页。
  [2]徐虹:《文旅融合促进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研究》,载《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22,42(01):3-14页。
  [3]周锦、王廷信:《数字经济下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载《江苏社会科学》,2021年(05):70-77页。
  [4]厉建梅、单梦琦、齐佳:《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城市文化-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载《经济地理》,2022,42(10):201-207页。
  [5]花建、田野:《元宇宙时代城市文化产业的新跨越》,载《南京社会科学》,2022(11):154-162页。
  [6]崔艳天、祁述裕:《基于场景理论的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活力提升路径》,载《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1):102-113页。
  [7]李刚:《京津冀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竞争力评价及对策》,载《社会科学家》,2022(04):68-74页。
  作者简介
  张伟进 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