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56版
大数据视域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王小伟 高 玲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2022年校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更需以大数据为依托,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大数据时代是一个数字化实践的过程,深刻分析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创新,对提升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环境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利用大数据技术突破思政课问题瓶颈,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性,成为当下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灌输式教学形式单一
  现阶段,国内教育处于半封闭状态。长期受讲授法思维的影响,教师只埋头教书,不善于教学方法研究,大多数教师依然保持着传统教学的方式,教育主体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以教材为载体,学生主听,教师主讲,授课方式单一,以致学生接受内容的思维受限。因此,缺乏积极引导,师生互动环节频次不够,在学生心中长期形成了一种静态听课的思维模式,从而使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明显降低。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已发生变化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对象大多是00后,学习思维与70后、80后、90后存在较大差异,00后一代个性突出,思维活跃,他们在网络“地球村”中长大,深受大数据电子产品的影响,他们的求知精神多元化发展,学习探索的领域更加广阔。因此,教学方法如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打破原有局面是当下教师教学面临的困境。
  (三)高校教师教学主导地位发生变化
  网络改变了传统意义的课堂教学,教师身份由主导型转化为引导型,网络空间数据资源更加丰富。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大数据给予的内容包罗万象、各种文化内容推陈出新,大量的文化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大数据也就成为了大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特别是高校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发生了变化,但借助大数据媒介,可以有效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同步学习成为教育的创新维度。
  (四)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缺乏针对性
  高校思政课教育大多以课堂教育为主,理论层面很活跃,如何有效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落地还缺乏针对性。学生处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每个时期教育目标也各不相同。然而目前,特别是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依然面临困境,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方面存在固化思想,没有进行有效分层分类和个性化教育,使得学生无法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灵活性,缺乏利用大数据技术及其智能化教学平台的新理念,没有实现教育机制成效转化为现实效果。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合
  坚持显性与隐性教育相融合的路径发展模式,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积极探索教学资源的可利用空间,立足教育规律,遵循教育新机制,做到“全员育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次,联动育人合力目标,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持续性发展,提高思政课教师主动作为意识,发挥教师引领价值作用,协同学生专业情况,创新育人方式。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场所,在坚持“五位并举、三